吴晗(1909~1969)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有些出版社,很不厚道,明明只有16万字,他非得在版权页印成26万字。好像猪肉注了水,虽然总价格没变,可还是让人不舒服。这本书就是这样,反正没人去数字数,可我知道它肯定没有26万字。 毛氏当国之后,各路左派文人禁不住当帝师的冲动,写信寄自己的著作给毛,希望得到新主的...
评分吴唅是明史专家,他写的《朱元璋传》,自然值得认真一读。吴晗治学很是严谨,书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基本都有所出,不像今人所写的帝王传记,多以猜测为主。 明代距今不过六百多年时间,以儒家为核心、兼容佛道的大汉族文化已深入人心,而且随着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整个社...
评分吴唅是明史专家,他写的《朱元璋传》,自然值得认真一读。吴晗治学很是严谨,书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基本都有所出,不像今人所写的帝王传记,多以猜测为主。 明代距今不过六百多年时间,以儒家为核心、兼容佛道的大汉族文化已深入人心,而且随着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整个社...
评分弥勒教、明王教,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义的主要两支,出身最底层的朱元璋,一场瘟疫,夺走了大部分亲人的性命,他走投无路去了寺庙,作了行脚僧。人生的第一抉择,他投奔去了气势如虹的起义军,从最小的护卫做起,逐渐建立威信,发展自己个人的军队。身边聚集了同乡亲友、朋友...
一般般的东西,这个吴晗是政治家。为什么这么丑陋的书籍在国内还要被评价的那么高?没有任何值得阅读的地方,如果从明史角度思考
评分一般般的东西,这个吴晗是政治家。为什么这么丑陋的书籍在国内还要被评价的那么高?没有任何值得阅读的地方,如果从明史角度思考
评分罢相是集中皇权,办法是由皇帝下旨除名。理学就是定名于一尊。太子与皇帝分名。辅相们有实无名。太子成为实际上的宰相班头。雄主的太子,多有名无实,缺少政治实践,导致懦弱无能。康熙晚年不立太子,完成名教统一。雍正皇帝勤政,保证名实相符。嘉靖不问政事,明以强灭。慈禧架空皇权,清以弱亡。江的两个身份:两个太上皇之一是次要的,唯一的党皇帝是主要的。秦制,皇帝在国家之上,“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无所憾”。曹丞相矫除宿弊,慨然有匡天下之志。明制,朕即国家,以一人独治天下。乾隆避位是违背祖制,以孝治天下是极权政治。孝钦继之屡次禠夺皇权。法表儒里,是不通古今之变,以明制绳治秦制,是作茧自缚。帝制走到尽头,太祖之良法废尽,宜有周秦之变。
评分《吴晗全集》第五卷,第六卷,收录了吴晗亲自撰写的四部朱元璋传,第一部是1943年撰写的《从托钵僧到皇权》,第二部是1948年撰写的《朱元璋传》,第三部是根据1948年修改意见撰写的《朱元璋传》,第四部是1965年最后的定稿《朱元璋传》。第一部《明太祖传》,由于撰写于西南联大,因此全书并无注释,被人讥讽缺乏学术水平,因此吴晗在1948年撰写了第二部,在此书中吴晗用了影射手法,抨击蒋介石的特务统治。第三部则是根据毛泽东的批评,认为有逃逸思想,所以在第三部中,吴晗增加了对于农民起义的分析。最后一部则是根据之前的修改意见,完成的传记的定稿。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从初稿到修改,与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的历史评价,大家自然都会有会心之意。
评分很多明初制度的表述似曾相识,一想应该是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教材明代部分就是沿用此书说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