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让(Jerome Chen),四川成都人,《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之一。研究兴趣广泛,在中国近现代史多个领域均有所建树,对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的研究,成就尤其突出。
发表于2025-04-03
军绅政权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腐朽的封建统治无法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某种导火线(外侵)的作用下,需要新的政权来掌控,而在“乱世”时代,“武力”则是最有发言权的,谁拥有“军队”,谁就有“政治话语权”,袁兄不就是那样吗,一个自诩为白面书生的精英分子,掌控了军队,享受了孙文的革命成果和...
评分我是读了王人博的书评《枪口下的宪法——读<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才知道这本书的,然后从图书馆借来1980年三联的版本读。王人博对这本书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能把一个苦难民族的经脉把捏的如此清楚明白,想必不是大家而不能为。这是典型的“经典小...
评分人总是有一种矛盾的心理:虽然人人都向往和平,但最能令人荡气回肠、追怀不已的时期却总是乱世。战乱不息的三国可能是普通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古代史,至今仍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同理,人们对晚清民国剧烈动荡的时代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因为秩序总是出自混沌,也因为在那变...
评分近日,老师在近代史课上向我们推荐了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一书,遂于孔网购得此书略读一二。 中国走向现代化,一直是几代国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何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有如此之多的荆棘、这些荆棘又如何扫除,这一直是人们思索的问题。陈先生在本书的论述中主要提及了辛...
图书标签: 中国近代史 军阀 历史 陈志让 民国 海外中国研究 近代史 民国史
本书为北洋军阀史研究的经典论纲性著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军绅政权的形成及军阀时期社会的种种变迁,重点讨论了政治的离心力、军阀的地区与派系斗争、宪法与传统、财政与军费等问题。作者认为,1895年以前,中国是绅军政权,这之后到1949年以前,是军绅政权。军绅政权因为派系与地区两方面的矛盾,不能统一中国。在思想上,他们对近代文化最大的让步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行动上,互相混战,横征暴敛,摧残新兴事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条理清晰,高屋建瓴。经济学的底子分析起历史来倒和唯物史观异曲同工,不过,缺少观念和思想的维度,比如对于军阀尊儒缺少透析解释,附录的军官团精神其实已经略有涉及,可能这非其所长。
评分一本没有讲清楚理论说明白问题的观点过时的历史书【长春市图书馆藏号:K2581】
评分快四十年前的军阀研究就有意识做普通士兵的讨论,虽然材料的问题存在,比如用沈从文的小说做史料搞的数据统计,但总算一个不错的研究。只是意识形态的枷锁还是略重,评判军阀政治的优劣作为终极目的始终贯穿全书。跟叶生讨论,帝制中国的地方割据势力与近代军阀的根本差别大概是有无些许关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吧
评分这本和齐锡生的那本可以共同读,可惜当时读的太快了,囫囵吞枣了~
评分毕竟拿衣服,史观还是革命论那一套套,滥陈的大中华胶。作者对联省自治的批判着重于吊打各防区军阀的自私意愿,“它们不是真心想统一,只是武人割据的另一种表象”。对军阀卖国的批判犹如红小兵,站在道德高点为破坏国际秩序叫好,轻易地得出了孙文共产政府的历史正确性。对这一军人主政时代下的财政、民生、社会变迁的陈述颇有亮点,自筹军饷的不受中央控制的大小军阀某程度上确实造成流民四散、主权孱弱,进而引发农社运动和城市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抗争,使西方一战凋敝环境下发展迅猛的赤色运动有了殖民土壤。北洋与广州革命政府对法与统孰轻孰重的争执确实成了中国大乱的根源,保守如吴佩孚等自大土地王也自有其稳定中国社会巩固家庭伦理的正面作用,而孙文联苏之三民无产专政宪政却是真的法表乱里。士绅在共运面前是脆弱如斯,自然告别了时代。
军绅政权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