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良,1971年生,南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哲學),復旦大學文藝學博士後(中國美學)。曾任職於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先後師從易學專傢張善文、道學專傢詹石窗、佛學專傢洪修平、美學專傢王振復等教授研習中國學術。現為復旦大學中文係文藝理論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華東師大現代城市社會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刊物《道學研究》(香港)和《TRANS-HUMANITIES》(韓國)編委、中國哲學史學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上海管理教育學會會員、上海美學學會會員等。多年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易學、經學等專業領域的研究,目前主要從事中國美學教學與科研,研究方嚮是先秦諸子時間觀與審美觀、易學與儒佛道文化等。
前已述之,中國先秦時期的經典史籍,對後世影響至大。其中孔子所刪述的《春鞦》以“微言大義”以寓褒貶而著稱於世。為《春鞦》作傳之書,流傳至今的古老典籍凡有三部——《春鞦左氏傳》、《春鞦公羊傳》、《春鞦穀梁傳》。從寫作時代和流傳情況來看,《左傳》作之雖早,在漢代卻未立於學官,至三國之後其學始大盛;《公羊傳》、《穀梁傳》作之雖稍晚,然以其為今文之學,於西漢先後立於學官,甚為漢代學者所重視。
雖然《穀梁傳》和《公羊傳》同是以問答式解釋體闡發《春鞦》經義,又同屬今文經,但對《春鞦》文義的理解卻是異大而同小,並常有互為詆訐違逆之處。因而以往研治《公羊》和研治《穀梁》的學者也往往互相駁難,企圖壓倒對方,以便在學術界取得正統地位。恰好,曆代統治者也需要對這兩部書加以品評取捨,從中確定一部權威的解釋《春鞦》的範本,來為自己的政治文化管理服務。這就産生瞭曆史上《公羊》學和《穀梁》學數次爭立學官的局麵。盡管《穀梁》學總的來說敵不過《公羊》學,但由於它重在宣揚儒傢的宗法倫理思想,重視禮治,提倡禮教,較之《公羊》學直截強調撥亂反正,對於強化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統治要溫和一些,在社會穩定之時,更適應統治者的需要。所以西漢宣帝倍加青睞,使《穀梁》學大盛,在一段時間內取代瞭《公羊》學的正統地位。
另一方麵,《穀梁傳》和《公羊傳》都屬儒傢思想體係的一部分,隻有側重點的不同,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它們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補充,互相融閤,統治者可以對它們兼而用之。正因如此,漢代將它們並立學官,置博士。唐代把《穀梁傳》列為“九經”之一,宋代把它列為“十三經”之一。總之,《穀梁傳》作為“春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瞭儒傢經學典籍,在中國古代經學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和其它儒傢經典一道,構成瞭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主體,給中國古代的社會政治、文化學術和道德觀念帶來瞭很大影響。
具體說來,《穀梁傳》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它宣揚的思想觀念,成為後人社會生活和道德觀念的基本準則之一。西漢把《穀梁傳》視為對頭的《公羊》學大師董仲舒,他撰著的《春鞦繁露》一書,主要是闡述《公羊傳》之說,但也有多處采用瞭《穀梁傳》之義。如《春鞦莊公三年》:“五月,葬桓王。”《穀梁傳》曰:“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閤然後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而《春鞦繁露順命篇》中除改動個彆字詞外,基本上把這一段文字照錄下來。東漢鄭玄《六藝論》指齣:“《穀梁》實兼《公羊》之長而鮮其弊,其說之純正,七十子之正傳也。”而論其“純正”之說,大抵本於《春鞦》義法,大力倡導諸如宗法禮製、宗君重民、尊王攘夷、貴禮賤兵等思想觀念,往往深得後世的重視和肯定。如《穀梁傳》倡導的民本思想,晚晴學者江慎中《春鞦穀梁傳條指》捲下指齣:“貴民重眾,為《春鞦》最大之義,而《左氏》、《公羊》皆無其說,惟《穀梁》有之,此穀梁子之卓齣二傢而獨又韆古者也。”此說甚是。反觀史籍,《穀梁傳》的思想確實也被經常引用。如《宋書禮誌四》:“至太康九年改建宗廟,而社稷壇與廟俱徙,乃詔曰:‘社實一神,其並二社之禮。’於是車騎司馬傅鹹錶曰:‘《祭法》二社各有其義,天子尊事郊廟,故冕而躬耕也者,所以重孝享之粢盛,緻殷薦於上帝也。’《穀梁傳》曰:‘天子親耕以供粢盛。’親耕,謂自報,自為立社者,為籍而報也。國以人為本,人以榖為命,故又為百姓立社而祈報焉。事異報殊,此社之所以有二也。”這是明引《穀梁傳》作為自己立論的根據。還有暗用《穀梁傳》之義的,如《晉書溫嶠傳》:“王敦舉兵內嚮,六軍敗績,太子將自齣戰,嶠執鞚諫曰:‘臣聞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武,如何萬乘儲副而以身輕天下!’太子乃止。”溫嶠所說“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武”二句,當是化用《穀梁傳莊公八年》“善為國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死,善死者不亡”這幾句而來。
二是《穀梁傳》學風樸實、不言妖妄,下啓東漢桓譚、王充反讖緯之學,其曆史功績是巨大的。在三傳中,不但《公羊傳》喜言妖妄,《左傳》亦多敘鬼神之事,在這點上,《穀梁傳》是較勝一籌的。《穀梁傳》作為儒傢傳統文化構成部分,真正做到瞭孔子的“不語怪力亂神”,很不簡單。另一方麵,《公羊》為齊學(公羊高為齊人),《穀梁傳》為魯學(穀梁赤為魯人);《公羊》兼傳《春鞦》的微言和大義,《穀梁》則隻傳大義。我們知道,《春鞦》用極簡練文字,概括春鞦時期二百四十二年間的一些重要曆史事件,通過對這些事件的裁斷,體現作者的政治規範和道德準繩;所謂大義微言,就是體現在《春鞦》裏的孔子的政治理想和等級觀念。分開來說,大義指誅討亂臣賊子以戒後世,微言指改立法製以緻太平。大義能從《春鞦》經文的字句分析齣來,所以顯而易見;微言則齣於主觀的推測,不能從文字上來直接推求,所以隱而難明。因此,這也正證明瞭魯學的樸實、齊學的誇誕。
三是《穀梁傳》對《春鞦》的闡釋,成為曆代注釋傢注解典籍的訓詁材料。如《尚書》、《詩經》、《左傳》、《禮記》的孔穎達疏,《周禮》、《儀禮》的賈公彥疏,《公羊傳》的徐彥疏,《論語》、《爾雅》的邢昺疏,《史記》三傢注、《漢書》顔師古注、《後漢書》李賢注、《三國誌》裴鬆之注等,都有多處引用《穀梁傳》。此外,從典籍文本的內容上看,《穀梁傳》作為正文訓詁的一個範式,已初具後世訓詁學的規模,在訓詁內容、方法和術語等方麵,都為訓詁學的日益發展和完善留下優良的傳統,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曆史是無情的。也許正如章太炎《訄書清儒》中所言:“穀梁氏淡泊鮮味,治之者稀。”《穀梁傳》在儒傢經學殿堂中嚮來殆如附錄是事實,《穀梁》學嚮來屬於“孤經絕學”也是事實。清人廖平在《重訂穀梁春鞦經傳古義疏》之《自敘》中曾坦言:“《穀梁》顯於宣、元之間,不及一世。東漢以來,名傢遂絕,舊說雖存,更無誦習。範氏覘其闐弱,希幸竊據,依附何杜,濫入子姓,既非專門之學,且以攻《傳》為能,末學膚受,喜便誦記,立在學官,曆世韆載。原夫素王撰述,魯學獨專,俗義晚張,舊解全佚。”於是他冥心潛索,重新自注自疏《穀梁傳》,以《史記》為主,會通《三傳》,專求大義,明辨義例,詳考禮製,十易其稿,終成名作,使幾成絕學的《穀梁傳》又得以恢宏開新。可惜的是,清末《穀梁》學雖得到最後一位兼通今古的大師廖平的傾力扶持,但也隻是輝耀一時,之後不久又漸成絕響瞭。因此,今日學者倘無“扶微補絕”之心,苦心經營,那麼重振《穀梁》衰頹之風恐怕又將是遙遙無期瞭。
以上主要是在綜觀中國典籍文化研究曆程的基礎上,對《穀梁傳》的源流、地位、影響作瞭簡單介紹。不難發現,這部經書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也起過較為深遠的影響。遺憾的是,二十世紀以來對這部經書的研究鮮有其人,以緻今天的一般讀者對它知之甚少。
本書的目的,力求在對《穀梁傳》這部古老經書的來源、名稱、作者、成書時間、流傳過程、研究概況、興廢原因、文章風格、傳經特色、思想傾嚮等作比較係統介紹的基礎上,藉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討和澄清一些曆史遺留下來的有關問題,並在必要處提齣筆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今天的讀者能夠重新來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從中汲取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齣更有意義的貢獻。
<p>
前已述之,中國先秦時期的經典史籍,對後世影響至大。其中孔子所刪述的《春鞦》以“微言大義”以寓褒貶而著稱於世。為《春鞦》作傳之書,流傳至今的古老典籍凡有三部——《春鞦左氏傳》、《春鞦公羊傳》、《春鞦穀梁傳》。從寫作時代和流傳情況來看,《左傳》作之雖早,在漢代卻未立於學官,至三國之後其學始大盛;《公羊傳》、《穀梁傳》作之雖稍晚,然以其為今文之學,於西漢先後立於學官,甚為漢代學者所重視。<br />
雖然《穀梁傳》和《公羊傳》同是以問答式解釋體闡發《春鞦》經義,又同屬今文經,但對《春鞦》文義的理解卻是異大而同小,並常有互為詆訐違逆之處。因而以往研治《公羊》和研治《穀梁》的學者也往往互相駁難,企圖壓倒對方,以便在學術界取得正統地位。恰好,曆代統治者也需要對這兩部書加以品評取捨,從中確定一部權威的解釋《春鞦》的範本,來為自己的政治文化管理服務。這就産生瞭曆史上《公羊》學和《穀梁》學數次爭立學官的局麵。盡管《穀梁》學總的來說敵不過《公羊》學,但由於它重在宣揚儒傢的宗法倫理思想,重視禮治,提倡禮教,較之《公羊》學直截強調撥亂反正,對於強化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統治要溫和一些,在社會穩定之時,更適應統治者的需要。所以西漢宣帝倍加青睞,使《穀梁》學大盛,在一段時間內取代瞭《公羊》學的正統地位。<br />
另一方麵,《穀梁傳》和《公羊傳》都屬儒傢思想體係的一部分,隻有側重點的不同,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它們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補充,互相融閤,統治者可以對它們兼而用之。正因如此,漢代將它們並立學官,置博士。唐代把《穀梁傳》列為“九經”之一,宋代把它列為“十三經”之一。總之,《穀梁傳》作為“春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瞭儒傢經學典籍,在中國古代經學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和其它儒傢經典一道,構成瞭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主體,給中國古代的社會政治、文化學術和道德觀念帶來瞭很大影響。<br />
具體說來,《穀梁傳》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br />
一是它宣揚的思想觀念,成為後人社會生活和道德觀念的基本準則之一。西漢把《穀梁傳》視為對頭的《公羊》學大師董仲舒,他撰著的《春鞦繁露》一書,主要是闡述《公羊傳》之說,但也有多處采用瞭《穀梁傳》之義。如《春鞦莊公三年》:“五月,葬桓王。”《穀梁傳》曰:“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閤然後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而《春鞦繁露順命篇》中除改動個彆字詞外,基本上把這一段文字照錄下來。東漢鄭玄《六藝論》指齣:“《穀梁》實兼《公羊》之長而鮮其弊,其說之純正,七十子之正傳也。”而論其“純正”之說,大抵本於《春鞦》義法,大力倡導諸如宗法禮製、宗君重民、尊王攘夷、貴禮賤兵等思想觀念,往往深得後世的重視和肯定。如《穀梁傳》倡導的民本思想,晚晴學者江慎中《春鞦穀梁傳條指》捲下指齣:“貴民重眾,為《春鞦》最大之義,而《左氏》、《公羊》皆無其說,惟《穀梁》有之,此穀梁子之卓齣二傢而獨又韆古者也。”此說甚是。反觀史籍,《穀梁傳》的思想確實也被經常引用。如《宋書禮誌四》:“至太康九年改建宗廟,而社稷壇與廟俱徙,乃詔曰:‘社實一神,其並二社之禮。’於是車騎司馬傅鹹錶曰:‘《祭法》二社各有其義,天子尊事郊廟,故冕而躬耕也者,所以重孝享之粢盛,緻殷薦於上帝也。’《穀梁傳》曰:‘天子親耕以供粢盛。’親耕,謂自報,自為立社者,為籍而報也。國以人為本,人以榖為命,故又為百姓立社而祈報焉。事異報殊,此社之所以有二也。”這是明引《穀梁傳》作為自己立論的根據。還有暗用《穀梁傳》之義的,如《晉書溫嶠傳》:“王敦舉兵內嚮,六軍敗績,太子將自齣戰,嶠執鞚諫曰:‘臣聞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武,如何萬乘儲副而以身輕天下!’太子乃止。”溫嶠所說“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武”二句,當是化用《穀梁傳莊公八年》“善為國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死,善死者不亡”這幾句而來。<br />
二是《穀梁傳》學風樸實、不言妖妄,下啓東漢桓譚、王充反讖緯之學,其曆史功績是巨大的。在三傳中,不但《公羊傳》喜言妖妄,《左傳》亦多敘鬼神之事,在這點上,《穀梁傳》是較勝一籌的。《穀梁傳》作為儒傢傳統文化構成部分,真正做到瞭孔子的“不語怪力亂神”,很不簡單。另一方麵,《公羊》為齊學(公羊高為齊人),《穀梁傳》為魯學(穀梁赤為魯人);《公羊》兼傳《春鞦》的微言和大義,《穀梁》則隻傳大義。我們知道,《春鞦》用極簡練文字,概括春鞦時期二百四十二年間的一些重要曆史事件,通過對這些事件的裁斷,體現作者的政治規範和道德準繩;所謂大義微言,就是體現在《春鞦》裏的孔子的政治理想和等級觀念。分開來說,大義指誅討亂臣賊子以戒後世,微言指改立法製以緻太平。大義能從《春鞦》經文的字句分析齣來,所以顯而易見;微言則齣於主觀的推測,不能從文字上來直接推求,所以隱而難明。因此,這也正證明瞭魯學的樸實、齊學的誇誕。<br />
三是《穀梁傳》對《春鞦》的闡釋,成為曆代注釋傢注解典籍的訓詁材料。如《尚書》、《詩經》、《左傳》、《禮記》的孔穎達疏,《周禮》、《儀禮》的賈公彥疏,《公羊傳》的徐彥疏,《論語》、《爾雅》的邢昺疏,《史記》三傢注、《漢書》顔師古注、《後漢書》李賢注、《三國誌》裴鬆之注等,都有多處引用《穀梁傳》。此外,從典籍文本的內容上看,《穀梁傳》作為正文訓詁的一個範式,已初具後世訓詁學的規模,在訓詁內容、方法和術語等方麵,都為訓詁學的日益發展和完善留下優良的傳統,打下堅實的基礎。<br />
但是,曆史是無情的。也許正如章太炎《訄書清儒》中所言:“穀梁氏淡泊鮮味,治之者稀。”《穀梁傳》在儒傢經學殿堂中嚮來殆如附錄是事實,《穀梁》學嚮來屬於“孤經絕學”也是事實。清人廖平在《重訂穀梁春鞦經傳古義疏》之《自敘》中曾坦言:“《穀梁》顯於宣、元之間,不及一世。東漢以來,名傢遂絕,舊說雖存,更無誦習。範氏覘其闐弱,希幸竊據,依附何杜,濫入子姓,既非專門之學,且以攻《傳》為能,末學膚受,喜便誦記,立在學官,曆世韆載。原夫素王撰述,魯學獨專,俗義晚張,舊解全佚。”於是他冥心潛索,重新自注自疏《穀梁傳》,以《史記》為主,會通《三傳》,專求大義,明辨義例,詳考禮製,十易其稿,終成名作,使幾成絕學的《穀梁傳》又得以恢宏開新。可惜的是,清末《穀梁》學雖得到最後一位兼通今古的大師廖平的傾力扶持,但也隻是輝耀一時,之後不久又漸成絕響瞭。因此,今日學者倘無“扶微補絕”之心,苦心經營,那麼重振《穀梁》衰頹之風恐怕又將是遙遙無期瞭。</p>
<p>
以上主要是在綜觀中國典籍文化研究曆程的基礎上,對《穀梁傳》的源流、地位、影響作瞭簡單介紹。不難發現,這部經書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也起過較為深遠的影響。遺憾的是,二十世紀以來對這部經書的研究鮮有其人,以緻今天的一般讀者對它知之甚少。<br />
本書的目的,力求在對《穀梁傳》這部古老經書的來源、名稱、作者、成書時間、流傳過程、研究概況、興廢原因、文章風格、傳經特色、思想傾嚮等作比較係統介紹的基礎上,藉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討和澄清一些曆史遺留下來的有關問題,並在必要處提齣筆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今天的讀者能夠重新來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從中汲取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齣更有意義的貢獻。</p>
<p> </p>
發表於2025-01-08
穀梁傳開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劉小楓 政治哲學 經學 思想史 國學 哲學 榖梁傳 經典與解釋
★★★☆☆ 並非普及讀物,而是研究入門,但即便在這個意義上,以一多半的篇幅鋪陳作者成書流傳興廢等問題,然後又指示訓詁贊賞文藻,對大義申說不足全書十三,令人頗感輕重相倒珠櫝不分。書後所附參考文獻詳盡,也澄清瞭我對柯劭忞書的疑惑。
評分★★★☆☆ 並非普及讀物,而是研究入門,但即便在這個意義上,以一多半的篇幅鋪陳作者成書流傳興廢等問題,然後又指示訓詁贊賞文藻,對大義申說不足全書十三,令人頗感輕重相倒珠櫝不分。書後所附參考文獻詳盡,也澄清瞭我對柯劭忞書的疑惑。
評分★★★☆☆ 並非普及讀物,而是研究入門,但即便在這個意義上,以一多半的篇幅鋪陳作者成書流傳興廢等問題,然後又指示訓詁贊賞文藻,對大義申說不足全書十三,令人頗感輕重相倒珠櫝不分。書後所附參考文獻詳盡,也澄清瞭我對柯劭忞書的疑惑。
評分導讀,非原經。
評分★★★☆☆ 並非普及讀物,而是研究入門,但即便在這個意義上,以一多半的篇幅鋪陳作者成書流傳興廢等問題,然後又指示訓詁贊賞文藻,對大義申說不足全書十三,令人頗感輕重相倒珠櫝不分。書後所附參考文獻詳盡,也澄清瞭我對柯劭忞書的疑惑。
穀梁傳開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