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Baxandall],英国文化史家和批评家。1933年8月18日生于英国威尔士南部。1955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后师从于利维斯[F.R.Leavis]研究英国文学。 1955年至1958年游学于意大利和德国,历任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雕刻建筑部副主任和瓦尔堡研究院研究员。1981年成为瓦尔堡研究院“古典传统史教授”。1986年兼任美国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教授。这是他在该领域担任的第一个专业职位。巴克森德尔毕生致力于研究文化史与批评的关系,其着眼点落实在语言对视觉习惯和技巧的制约上。著作有:《乔托与修辞学》(1971年)、《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图画风格的社会史入门》(1972年)、《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椴木雕刻》(1980年)、《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1985年)、《提也波罗和绘画智巧》(1994年,与阿尔珀斯[Svetlana Alpers]合作)、《投影与启蒙运动》 (1995年)。其中《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和《意图的模式》两书在艺术史界的影响最大,甚至波及到西方中国艺术史的领域。高居翰等人运用其方法,结出硕果。
发表于2025-01-22
意图的模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好容易才看完,有点晦涩难懂,只能说有个粗略印象。总的感觉是艺术品不是艺术家完全个人的产物,与艺术市场密切相关。例如《基督受洗》是祭坛画。《夜巡》是团体肖像画一样,每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与市场的产物。
评分 评分好容易才看完,有点晦涩难懂,只能说有个粗略印象。总的感觉是艺术品不是艺术家完全个人的产物,与艺术市场密切相关。例如《基督受洗》是祭坛画。《夜巡》是团体肖像画一样,每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与市场的产物。
评分好容易才看完,有点晦涩难懂,只能说有个粗略印象。总的感觉是艺术品不是艺术家完全个人的产物,与艺术市场密切相关。例如《基督受洗》是祭坛画。《夜巡》是团体肖像画一样,每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与市场的产物。
评分略记 创造先驱 博尔赫斯在谈论卡夫卡的先驱时,在列举了霍桑,韩愈等人与卡夫卡的传承关系后,最后用他一贯出人意料的结尾指出:其实是卡夫卡创造了他的这些先驱。这个结论往往会诱导人从博尔赫斯的神秘主义气质和迷宫式时间观角度去解析,从而显得更加玄奥深邃。其实道...
图书标签: 艺术理论 艺术史 巴克森德尔 艺术 意图的模式 美术史 文艺理论 文化
这是英国批评家巴克森德尔的一部在艺术史界影响重大的著作。它主要讨论图画的历史说明,通过分析毕加索的《卡恩韦勒肖像》、夏尔丹的《饮茶的妇女》、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的《基督受洗》这样的图画,关注了历史的对象、意图性的视觉旨趣、图画和思想、真实性与其他文化这样范畴的问题。
一样要刷第二遍了。难读。
评分没看懂,不评分~
评分2019.10.31第二篇简直太神了,一开始云里雾里,看到最后惊了。虽然说并不算很可靠的理论证明,但这真的才是视觉文化的研究啊!/没有读懂巴克森德尔,就无法阐释他伟大的分量,但仍可以感受到他的成就是在经典艺术史体系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第四章9节和后序的自白令人感动而又引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艺术史身为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学科该如何延续?巴克森德尔牵扯出的视知觉问题其实到今天都没有得到完善系统的解释,这似乎是任何一个方法论都没有做到的。但对于艺术史作为学科的发展,我个人却充满了乐观,原因在于其本身相对于其他人文科学的研究还算不上成熟。但依据作者的想法,视觉文化这个语词我不会介意以“艺术史”以及“艺术理论”的概念来替代,因为给予解决的问题正是把广阔的视觉文化内化成艺术理论自身意义的问题
评分翻译的似乎有很多问题……
评分编排给零分。本来想说好久没见到那么耍流氓的译本了,碰上一段法语直接没翻,直到我翻到密密麻麻的尾注…感觉到了附录才开始说人话,前面的看进去多少是多少。
意图的模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