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係首屆畢業,哈佛大學史學博士。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曾獲國際多所大學的榮譽和名譽博士學位。2006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終身成就奬”(the John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卮言自紀:餘英時自序集》由彭國翔編。在半個世紀以上的學術生涯中,餘英時先生的自序往往是其著作的點睛之筆。《卮言自紀:餘英時自序集》幾乎囊括餘先生曆年來各種重要代錶著作的自序,為讀者提供瞭得見宮牆之美的津梁。讀者由此可以領略其學術思想之大端與旨要。
發表於2025-02-25
卮言自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餘英時這個名字,在大陸當代讀書人心目中早已矗立為一個令人“高山仰止”的符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錢锺書先生就許之為“海外獨步”。2006年,有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終身成就奬”頒發給餘英時,可說是整個中國知識界的一大盛事。有評論者認為,餘英時在西方學界...
評分餘英時這個名字,在大陸當代讀書人心目中早已矗立為一個令人“高山仰止”的符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錢锺書先生就許之為“海外獨步”。2006年,有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終身成就奬”頒發給餘英時,可說是整個中國知識界的一大盛事。有評論者認為,餘英時在西方學界...
評分1949年鞦季,餘英時先生曾在燕京大學曆史係二年級就讀。燕園之內,未名湖畔(甚至還有湖上,因為餘先生曾經在鼕天未名湖的冰麵上自修過溜冰),都曾經有過餘先生的“遊蹤”。當年的燕京大學,早已是北京大學的校園;而昔日餘先生住過的燕京大學第二食堂,現在也已是北京大學人...
評分此篇劄記的緣起於餘英時先生關於錢穆先生及陳寅恪先生的評論,他認為他倆無法簡單的認同於西方文化,也同時不能拋棄舊有的中國文化,於是“迴翔瞻顧,自不免越來越感到陷入睏境。” 據我所知,這倆人是這一思想傾嚮的閤適的代錶人物,但其實並不是個案,如果說...
評分此篇劄記的緣起於餘英時先生關於錢穆先生及陳寅恪先生的評論,他認為他倆無法簡單的認同於西方文化,也同時不能拋棄舊有的中國文化,於是“迴翔瞻顧,自不免越來越感到陷入睏境。” 據我所知,這倆人是這一思想傾嚮的閤適的代錶人物,但其實並不是個案,如果說...
圖書標籤: 餘英時 思想史 序跋集 曆史 文化史 自序集 散文隨筆 餘英時
讀於研究生階段。
評分文如其人,特彆是作者對於著作的看法很重要,本書中一篇原序,對於曆史上序進行瞭探討,用原序的看法,明清以後,以序跋的體例來撰寫思想評論成為瞭風氣。本書中,餘英時一方麵繼承瞭明清以來序跋的學術評價體例,另一方麵在他著作序言中,可以發現他思想發展的變化,如從《論戴震與章學誠》的內在理路的言說到《硃熹的曆史世界》自序中強調學術與政治的互動關係,這種學術觀念的變化,在序言中就能明顯的感受到。另外,從這些論著的序跋,可以看齣餘英時的寫作對象,大體以古代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為研究對象,屬於廣義的知識分子史的研究範疇,雖然他打著思想史研究的名義,但是寫得大體上還是知識分子的行為和著作,對於思想的界定和探討並不是很明確。從序跋中我們很難看到他對於概念清晰的定義,這也不妨視作餘氏寫作風格。
評分先看瞭這本自序集選有興趣的書看。
評分1953年 香港:這四重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衝決網羅的精神,弘毅的精神和“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精神——的融閤構成瞭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健全的革命精神。(5) 1981 康州:我當時並不敢奢望可以感動天神來滅火,但是我的確覺得自己是曾經僑居陀山的鸚鵡,不能不在故山大火之際盡一點心意。所以50年代初期我在香港所寫的一些不成熟的東西都可以看做鸚鵡羽翼上所濡的水點。(8)
評分用典行文多有重復,似尤偏愛“常僑居是山”與“心嚮往之”。本書可作為自序帝的購書指導用書瀏覽。
卮言自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