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无神论者

写给无神论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阿兰·德波顿他,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23岁以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初试啼声即大放异彩;此后的《爱上浪漫》和《亲吻与诉说》继续激活我们的阅读体验,开掘传统小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5岁就入围法国费米娜奖;27岁完成惊世之作《拥抱逝水年华》;31岁出版《哲学的慰藉》,拿古典的欧洲智慧为现代人疗伤;33岁带着满腹诗书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开讲《旅行的艺术》;35岁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身份的焦虑》的途径;37岁的他撰写的《幸福的建筑》成为英国热播电视节目《完美之家》的创意源泉;41岁的他,继续将睿智的眼光投向工作领域,……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工作?思考《工作颂歌》,成为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最适宜当前形势的作品;41岁的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由此引发《机场里的小旅行》;最近,“哲学向左,宗教向右”,以他一贯的在哲学和宗教之间旁征博引,自由进退的优雅笔触,带来一本具有最抚慰人心的,号召大家从宗教中偷点什么东西为己所用的供广大无神论者阅读的作品——《写给无神论者》。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出品人:
页数:312页
译者:梅俊杰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3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57794
丛书系列:阿兰·德波顿文集(精装版)
图书标签:
  • 宗教 
  • 哲学 
  • 阿兰-德波顿 
  • 阿兰·德波顿 
  • 英国 
  • 随笔 
  • 英国文学 
  • 散文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 。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不算严格意义的书评,更多是一篇读后感,所以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吧。(对其他宗教还不了解,所以这篇读后感主要围绕基督教来写。) 从第一次参加教会活动到现在已经不下五年,现在每个星期两个晚上的bible study,周六参加团契,但是,仍然没有信基督。 可以说我是一个顽...  

评分

评分

本书内容2星,另加1星感情分,不枉我追他十年。 德波顿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得说自己很不喜欢这本书。但凡喜欢只需一个理由,不喜欢却有无数个理由。这里,只简略提一些。 “我们绝不缺乏可用来取代宗教圣典的文化材料,只是我们在用错误的方法对待这份...  

评分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反思自己以看书作为爱好的原因。同样地,在每次看完书后写下读后感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针对某一本书的感想,而是,从一本书引发对自己生活的感悟。所以,写一本书与自己的故事的乐趣远远大于单单写一篇读后感。 买书,有惊喜,也有遗憾,在开始读一本...  

评分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反思自己以看书作为爱好的原因。同样地,在每次看完书后写下读后感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针对某一本书的感想,而是,从一本书引发对自己生活的感悟。所以,写一本书与自己的故事的乐趣远远大于单单写一篇读后感。 买书,有惊喜,也有遗憾,在开始读一本...  

用户评价

评分

把宗教中关于神的部分去掉,分析了人文关怀的部分,以及怎样用非宗教的手段达到这种效果。挺有趣的视角。

评分

宗教对世俗生活的意义在于:宗教的理念和目的能够成功应对现代心灵的诸多问题,条件是在提供解决办法时从孕育宗教的超自然框架中剥离。个人认为:宗教并非马克思所言是穷人的“鸦片”,宗教在多数情况下并非给人带来切实的物质性利益,而是引导芸芸众生如何成为真正的”人“。

评分

向我这个死硬的无神论者打开了一大块新世界。就像他说的,好书只有慢读细读才有用,不能贪多。哪怕今年只读这一本书我也不亏了。

评分

作为一个不知道有没有神论者,我觉得,这本书要谈的,真的只是世俗社会里让人心静和成长的一种方式。宗教是达成这个目的的手段,宗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宗教在过去几千年中的积淀中,也有一些材料能够实现作者的目的。简直就是一本个人自我教育成长新模式的宣言书。

评分

作者是如何苦苦地维持着无神论者的立场写下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人性本恶、人类内心虚弱,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乐观地认为人类已经成熟到不需要在城市中寻求慰藉,人类自由精神抗拒着权威却被广告不胜其扰的大背景下,理想化的宗教能够给我们什么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