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麦尔 Michael Meyer
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媒体上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得多个写作奖项,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奖、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怀廷奖和洛克菲勒•白拉及尔奖。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其作品有《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等。
发表于2024-12-22
再会,老北京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给我推荐这本书的人是一个来北京生活8年左右的人。我不知道这里给予这本书很正面评论的人有多少是真的在北京长大,胡同里生活过,深刻体验那是一种怎样生活的人。有没有过冬天的夜里跑到寒冷而脏的公共厕所,夜里给家里的炉子生火,夏天大雨房屋漏水,开大功率电气立刻全院断电...
评分给我推荐这本书的人是一个来北京生活8年左右的人。我不知道这里给予这本书很正面评论的人有多少是真的在北京长大,胡同里生活过,深刻体验那是一种怎样生活的人。有没有过冬天的夜里跑到寒冷而脏的公共厕所,夜里给家里的炉子生火,夏天大雨房屋漏水,开大功率电气立刻全院断电...
评分外国人mike写了本《再会,老北京》。他在书中向他心中的老北京说再见。但还能再见吗?他知道,见不到了。至少在前门,老北京不见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挺伤心的。作为一个生长在这里的人,前门,乃至于北京南城的改造,我是个见证者。儿时,搬楼房觉得是个好事;长大了,才发...
评分 评分图书标签: 纪实 北京 老北京 迈克尔·麦尔 社会观察 城市史 城市 记录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感慨太多。在北京差不多生活了八年,也没有对这个城市了解得那么多。 我在這裡結束了我的青春期,卻沒有完成成長和夢想,但我依舊感激她。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離開北京,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在離開前我想好好再看看她,我從來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愛這座城市。
评分这个老外和海斯勒(何伟)95年一同以美国和平队队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后来都成为了描写中国生活的作家,海斯勒因为<江城><驯鹿中国>很红,但是我对这两本书的感觉却一般,梅尔写的书描述了他在北京前门胡同居住和当小学英语老师的经历,比凯斯勒好!接地气!
评分我于北京多少话不能说呢?东四十条拆的时候我在,现在读这本,想起来年少时的歌词——“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北京,就是这种说不出来的痛了。
评分《四世同堂》版的《城记》,在这样的外国人面前,我注定永远只是这座城市的外地人……anyway,廊房头条我造访过三次,五年了,似乎没什么变化……用卫星地图看前门大街两侧的街道纹理,但愿“无形巨手”的资金链真的断了吧……
评分这可以算小梅写给老北京的情书。开始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和何伟进行比较,但慢慢就不会,他的书逐步从日常生活转变到关注城市的老建筑的保护,及“看不见的手”下百姓的无奈和辛酸。他为了这本书在胡同里住了2-3年,查找了大量资料,还去了各个国家进行比较,我想我们都不会做如此详细的工作吧,为了老北京,向他致敬。
再会,老北京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