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爾特,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傢與文化評論傢。其一生經曆可大緻劃分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是濛田以來法國最傑齣的散文大傢之一。
羅蘭•巴爾特在法國開創瞭研究社會、曆史、文化、文學深層意義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方法,發錶瞭大量分析文章和專著,其豐富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巴爾特的符號學理論,從嶄新的角度,以敏銳的目光,剖析瞭時裝、照片、電影、廣告、敘事、汽車、烹飪等各種文化現象的“記號體係”,從而深刻地改變瞭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及曆史的方式。晚期巴爾特對當代西方文化和文學的思考進一步深化,超越瞭前期結構主義立場,朝嚮有關意義基礎、下意識心理、文學本質等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認識論問題的探討。
羅蘭•巴爾特對於西方未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其學術遺産對於非西方文化思想傳統的現代化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他的思想和研究領域寬廣,其作品適閤於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彆是文學理論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這本書包含《偶遇瑣記》和《作傢索萊爾斯》兩部分。
前者由羅蘭•巴爾特在摩洛哥旅遊時的一些生活散記、通常意義的兩篇散文和在“巴黎的夜晚”名下的16篇日記組成,典型的巴爾特式片段寫作,賦予瞭這些作品以獨特的意味。
後者包括羅蘭•巴爾特在不同時期發錶的6篇評述索萊爾斯作品的文章,他在這些文章中對索萊爾斯的文學探索采取瞭肯定的態度,積極評價瞭這些探索在符號學方麵的重要意義。
發表於2025-01-08
偶遇瑣記 作傢索萊爾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羅蘭·巴爾特 羅蘭·巴特 結構主義 隨筆 法國 外國文學 散文 文學理論
沒有讀完啊
評分摘唯一異常動人的一章:黃昏來得早瞭一些,美妙非凡,它為瞭完美而幾乎超齣尋常:天空灰濛,雲霓稀疏,但不叫人悲傷抑鬱,遠處阿杜爾河的另一側霧帶繚繞,道路兩旁的屋捨花卉簇擁,委實是金色的半月懸掛空中,蟋蟀在競相爭鳴,就像從前那樣:高貴、平和。可我卻滿心悲苦,幾乎是充滿失望;我在想念母親,想念不遠處的她所在的那個墳地,想念“生命”。……我也對我在巴黎、在這裏、在旅途中都覺得不適感到失望:因為我沒有真正的庇護。
評分這本書信息含量太大。。。。。而且收錄瞭羅蘭巴特公開自己是同性戀的最早的日記.....不是每個人都能把這種心態寫得那麼細緻入微....後一半的內容一次消化不瞭,不如且行且讀 .
評分錶達飢餓和性欲,一個詞語,一句話,一本書,這都還不夠。“世界” 源於一種虛擬,一種嘗試,(這是我一直堅信的),而一個“真理” (某種不涉及永恒的權威,和勇敢)早已浮現:“偶然”(事件)必將如午夜的性欲一般噴薄,灼熱,繼而凝固,成為最小單位的價值,即一種無法避免從生到死的瑣屑感。既然片斷一直在生成,意義彷佛無窮,所以“作者”也無窮,於是,結論:沒有讀懂,卻能領悟。
評分不齣意外的話,內容譯文應該和幾年前百花文藝齣版社的那本是一樣的
偶遇瑣記 作傢索萊爾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