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爾特,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傢與文化評論傢。其一生經曆可大緻劃分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是濛田以來法國最傑齣的散文大傢之一。
羅蘭•巴爾特在法國開創瞭研究社會、曆史、文化、文學深層意義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方法,發錶瞭大量分析文章和專著,其豐富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巴爾特的符號學理論,從嶄新的角度,以敏銳的目光,剖析瞭時裝、照片、電影、廣告、敘事、汽車、烹飪等各種文化現象的“記號體係”,從而深刻地改變瞭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及曆史的方式。晚期巴爾特對當代西方文化和文學的思考進一步深化,超越瞭前期結構主義立場,朝嚮有關意義基礎、下意識心理、文學本質等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認識論問題的探討。
羅蘭•巴爾特對於西方未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其學術遺産對於非西方文化思想傳統的現代化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他的思想和研究領域寬廣,其作品適閤於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彆是文學理論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這本書包含《偶遇瑣記》和《作傢索萊爾斯》兩部分。
前者由羅蘭•巴爾特在摩洛哥旅遊時的一些生活散記、通常意義的兩篇散文和在“巴黎的夜晚”名下的16篇日記組成,典型的巴爾特式片段寫作,賦予瞭這些作品以獨特的意味。
後者包括羅蘭•巴爾特在不同時期發錶的6篇評述索萊爾斯作品的文章,他在這些文章中對索萊爾斯的文學探索采取瞭肯定的態度,積極評價瞭這些探索在符號學方麵的重要意義。
發表於2025-02-09
偶遇瑣記 作傢索萊爾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羅蘭·巴爾特 羅蘭·巴特 結構主義 隨筆 法國 外國文學 散文 文學理論
踩螞蟻紀事
評分感到碎片、俳句式寫作的文學效果和情趣確實是高度文化背景以及作者語境依賴的。 “一個黑人穿著白色的長袍,腦袋縮進風帽裏,因此顯得更黑,以至於我把他的臉看成瞭女人的黑色麵紗。” “[…]《墓中迴憶錄》,這是一部真正的書。我總這麼想:現代人要是錯瞭該怎麼辦呢?現代人要是沒有纔華該會是什麼的呢?” “塞萬提斯、普魯斯特寫瞭一些書,他們的書都是在尋找書籍的同時遇到瞭世界。他們恰恰相信,確定一種寫作模式(艷情小說或是所希望的某類書籍),就是寫作本身,而不需要去寫麵前的這個故事。他們還會在途中說齣整個一個世界和一些更真實的世界。”
評分“《偶遇瑣記》,短小文本,短信,俳句,筆錄,意義遊戲,一切像樹葉一樣落下的東西。”《羅蘭•巴爾特自述》,“一本相反的書有可能被這樣構想:這本書能講述無數的‘偶遇瑣事’,同時禁止在某一天從中獲得意義,這將正好是一本俳句書。”
評分約炮的故事 約約約 不要擔心老之將至 還是有人愛你的嗯
評分一,正所謂沒有總的感想,隻有「整體性幻覺」;二,印刷巴特的片斷隨筆要不要老是一段一頁啊森林很寶貴的;三,這個死基佬果然是因為沒有小夥子要瞭纔過馬路時往卡車上撞的啊摔!
偶遇瑣記 作傢索萊爾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