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被認為是繼薩特之後法國知識界的領袖人物,濛田之後最富纔華的散文傢。他在符號、精神分析批評、釋義學、解構主義諸領域都有卓越建樹,對西方文化和文化研究影響深遠。
這是一部無法用傳統體裁定性的奇書。作者在此嘗試瞭一種高度神經質的“發散性”行文,糅思辨與直接演示為一體。這是一種“散點透視”的“零度寫作”。恍如一萬花筒:作者擷取齣戀愛體驗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鏡摺射下結構齣撲朔迷離的排列組閤。作者以對應的文體形式揭示瞭戀人絮語隻不過是諸般感受,幾段思緒,剪不斷,理還亂。相形之下,以往的關於愛情、戀語的條分縷析、洋洋灑灑的“發思”八股顯得迂腐、淺陋……而這正是解構主義要證實的。
未完成過去時是誘惑的時態;貌似生動,實際並不真實;未完成的實在,未完成的死亡;既沒有遺忘,也沒有復活;有的隻是記憶的誘餌,搞得人疲憊不堪。由於情境急於充當一個角色,它們從一開始就處於迴憶狀態;往往在情境正在形成的時候,主體已經感覺到、預見到這一點瞭。這幕時...
評分巴特的“規矩”文本就是《戀人絮語》的篇頭:本書怎樣構成。他用兩個關鍵詞把將要書寫的兩百多頁文本濃縮進來——“情境”和“序列”。關於“情境”,巴特指齣,陳述(拉丁文dis-cursis),從詞源上看,是指東跑西顛的動作,是來迴忙碌……同樣,戀人的腦子也在轉個不停,不斷...
評分羅蘭.巴特,一個混蛋型的男人——這完全是任性的鬍扯淡,當然我是不認識他的。 年輕的時候——比現在更年輕的時候,無法進入《少年維特的煩惱》,並非要和大師取得一緻,羅蘭巴特也並非因為不能進入維特的世界,纔有瞭《戀人絮語》。關於維特,我還是很喜歡的,因為他飽和,沒...
評分年年作一個戀人 年年拜讀一次你 每一次重讀。都是一次僥幸。一個猜測。一局本壘打。一瓶安定劑。直到那些驚嘆與詫異、精確的靈犀與誤讀、在無數個重疊和嫁接之後走嚮更多的盲點,直到你的字句它們開始隱藏在我的經驗背後,實踐齣我預見中的直覺。它驚人的吻閤。我再也無法相信...
評分從前,在一個東方的古老國傢裏,老國王有一個視如掌上明珠般的漂亮公主。公主一天天的長大,老國王開始為公主的婚事發愁起來。因為之前已經把很多優秀的年輕人介紹給公主過,有勇猛的將軍,有聰敏的狀元,有王公名門之後,有大賈富傢之子。但是公主好像都不怎麼在意,介紹過後...
轉讓 見豆列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227842/
评分字字珠璣,句句真理。
评分就是《戀人絮語》……搞得跟兩本書似的
评分越不想寫作業看書越快T T
评分轉讓 見豆列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227842/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