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生于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1868年发表半自传性长篇小说《小东西》,以轻淡微讽的笔触描写一个无助的少年的痛苦、失望、梦想和爱情的悲欢离合,烘托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这部小 说集中体现了“含泪的微笑”的都德风格,是其代表作。1870年参加普法战争,其间所作结集为《月曜日故事集》,其中收集了他的著名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战后他致力于长篇创作,主要作品有《达拉斯孔城的达达兰》、《富豪》等。一生写有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作品善用简洁的笔触描写复杂的政治事件,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对于普通人民寄予深切同情,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省阿尔镇郊外的一座山冈上,有一间荒废了20年的磨坊。站在这里,普罗旺斯的美丽景致尽收眼底:阳光下的松林,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峰,寂静中突然传来的木笛声、驴子的铃声、鸟的啼声,这是与喧闹的巴黎截然不同的环境。法国作家都德一入冬就到这儿休憩,他看到明亮而富有野 趣的自然,听见爽朗热情的欢声笑语,身心不禁顿然舒展。他时常从这里出外周游或走访老友,而后回到磨坊,在观看台上静坐,追忆那纯朴的风情、梦幻的故事、愉快的旅程,在这氛围中产生了由24篇散文随笔组成的故事集《磨坊书简》。
《磨坊书简》(法国都德著·龚灿光译·三联书店1989年第一版) 最近坊间出了一套“第一推荐丛书”,其中有一册《磨坊信札》,法国都德著。知道都德,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但也仅止于此文耳。后来买了三联版的《磨坊书简》,却一直未读。偶然之余,翻看《中国图书商...
评分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news/2009/06-26/1750586.shtml
评分20岁以前的日子都很长,也很饱满。像感光的胶片一样,能敏感地捕捉环境中极其细微的细节。孩童的心是如此的敏感,这种敏感与生俱来。如果在我们一生中,能做的最好一件事、千千万万件事的目的,应该是保留住这份敏感,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自己的生命。 我想,阅读...
评分 评分文札是作家都德离开巴黎回到故乡普罗旺斯后,在一个山上磨坊居住时写下一些文章的汇集。属于他早期比较成熟的作品。 文札包含较多的文章类型。这些文章有些是半散文式小说、有些是旅行札记见闻,也有和普罗旺斯地区相关的人文记录。 每篇文章就是一些人物故事、一个有趣的经历...
法国乡间的那些夜话,还有人们安静的生活。都德笔下的磨坊是那样美好。小时候看过的书,久久不忘。
评分2003-第四本
评分《最后一课》都德的成名散文集。都德离开了巴黎,去普罗旺斯买一座磨坊。如果我发梦,说一些浪漫的想法,那大概也就如此。可都德他做到了,真令人羡慕。《磨坊书简》是历经多年陆续完成的,总体风格变化不大,多可算作所谓“叙事性散文”。其中一两篇似乎过于形散而无神,但多数是佳作。对于善良和纯洁,作者常作诗意的渲染;而反面人物,作者不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就是将其塑造为一个狡黠顽皮的小丑;甚至对于荒唐可笑的人物,作者的讽刺也是温柔肯切的,恐怕连当事人自己看了也要忍俊不禁。总之,《磨坊书简》中的篇章极少悲剧意味,那些在其他作家笔下可能诱发大善大恶之叹的丑角和丑事,在都德笔下似乎只是小鸡小鸭和它们的吵吵嚷嚷——一幅田园风景画中的点点生机。
评分Irene送的
评分从图书馆借回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封面很好看……没想到我会这么喜欢!24个小故事,像一组古老忧伤的民歌,带有法国乡间的浓厚风情,字里行间有阳光田野和花草的味道。这是普罗旺斯民间版的《格林童话》和《天方夜谭》,只不过比童话里的一切更加真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