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生于上海,上世纪60年代末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下乡时开始小说写作。1978年起在《中国青年})杂志做记者、编辑。1983年起在《人民文学》小说编辑室做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曾在《人民文学》推出刘索拉、阿城、莫言、余华、苏童、格非等一大批作家。1993年起任《爱乐》杂志主编。1995年起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至今。编著大型古典音乐工具书《音乐圣经》,著有散文集《有关品质》
发表于2024-12-22
考吃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呵呵,这么做是不是有些ironic 呢? 文章篇幅不长,但转引了很多古文,要不说这是朱伟老师的“编著”之劳呢。 坐在马桶上,随朱伟老师一起考察中国食物的典故与八卦,无数先人的感怀畅议被一一引来,竟也读的津津有味。 再加上在自家如厕的舒坦、熟稔与肆意,...
评分大学时代在海淀图书城淘到的。书放在了家中,印象中封面跟这个长得不太一样。现在回家闲时还会翻翻,打发无聊的时间之余还可以长长见识。 其实直到现在对作者还是一无所知,只因是好吃之人,又可能比平常之人多些许好奇心,更重要的是有打折,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_^@~
评分曾读过朱伟的文学评论和散文,有内容有观点,同时还透出人情味,他写阿城、张国荣,让我在读懂他们的同时,也欣赏起背后的作者。同样,这是一本写食物的书,孑然不同于做怀旧状的忆苦饭,也不同于炫耀状的小资食谱。追根溯源又无故做高深的资态,平白的文字又不无灵感的火花,...
评分朱伟的细密功夫在这本早期小书上显露无遗,考据上用力很深,犄角旮旯,一看就是坐下来沉下性子做的。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功不可没,硬件好,能读书,哪像国内光是藏书。
评分曾读过朱伟的文学评论和散文,有内容有观点,同时还透出人情味,他写阿城、张国荣,让我在读懂他们的同时,也欣赏起背后的作者。同样,这是一本写食物的书,孑然不同于做怀旧状的忆苦饭,也不同于炫耀状的小资食谱。追根溯源又无故做高深的资态,平白的文字又不无灵感的火花,...
图书标签: 饮食 朱伟 饮食文化 美食 随笔 历史 考吃 吃
本书以笔记的形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各地的风味饮食做考证和诠释,寻觅中国饮食中的文化传统。作者在穷尽大量文献的前提下,通过认真的引证、辨析和梳理,将饮食、民俗以及更加宽阔的俗文化史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既构成丰厚的知识背景,又不失浓厚的文化旨趣。从体例上而言,本书从中国民间供奉的“厨神”谈起,接着谈水、火、油、盐等基本饮食要素,再谈到饼、馒头、面条等风味主食,然后谈各地美食,最后以“满汉全席”收尾,由此构成自成一家的“中国食史”的一个版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有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这五千年的历史,应该说太悠久、太丰富了。对的发掘,目前还处在非常肤浅的阶段。尤其是对中国俗文化的发掘,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被中外史学家们忽略。其实在俗文化中,恰恰隐藏着极丰富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饮食,其实是窥察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好的窗口,饮食是非常具体生活方式。中国人好吃,中国文化的林林总总,在这个文化的窗口里,都显得特别清晰。中国文明史,其实很大部分体现在这看起来“浅薄”的具体饮食之中。遗憾的是,长时期以来,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丢失和遗弃,使我们对这一切已变得十分陌生。这种丢失和遗弃,形成文化的断裂。
本书就想通过这个俗文化窗口里的一点一滴,来细心发掘许多已被中国人自己都遗忘了的文化。这本书,严格说应该是一本笔记。其中所记,多是前人提供的文献,著者实际上“是在古文献提供的基础上不断综合、整理而已,是一种资料的收集、研究和汇编。笔记,原是中国人记事的一种重要文体。笔记利于资料的保存。古人多以笔记考古记史,现用以记俗,尽量于一点一滴之中发掘较为宽阔的俗文化史方面的内容,力争资料性与趣味性之结合,力争现象的丰富组合、反映,也算是旧的笔记文体中的一种新的尝试。
当然,中国饮食文化的文献,亦是浩如烟海。这本小书,绝不可能展示其全部,只不过几点儿滴浪花而已。
是为自序。作者
1992年7月2日
北京
一本学术的吃喝著作
评分简直就是在抄袭《夜航船》
评分可作为美食工具书的书。
评分朱伟 是难得之人,于一切美事都有浸染,且能翻倒出来。领导着中国最好的周刊。此人厉害!
评分老实说当年不太看得下去
考吃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