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入語堂。1912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迴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颱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本書是個人探求宗教經驗的記錄,記載自身在信仰上的探險、疑難及迷惘,與其他哲學和宗教的磋研,以及對往聖先哲最珍貴的所言、所誨的省求。當然,這是一次興奮的旅程,但願我能敘述明簡。深信這種對崇高真理的探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循他自己的途徑,每一途徑人人各異。哥倫布是否曾在美洲登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確實曾去探險,且曆經探險途中所有的興奮、焦慮和快樂。
本書以林博士的真誠、反叛、不願人雲亦雲,做一個應聲蟲,他要自己尋找探討是必然的途徑。因為他自小生長在牧師的傢庭裏,他小時候就讀經、祈禱、參加崇拜,就連他在自稱是異教徒的一段時期,他仍是以基督徒的原則處世為人。他自稱是異教徒,因為他不想做一個掛名的基督徒,他的名字沒有記錄在任何一個教會的教友名冊上。他不甘心接受“裝在箱子裏”的信仰,當他拋棄“箱子”的時候,連“信仰”也一起拋棄瞭。然而他的基本人生觀仍是基督徒的,也許他像齊剋果一樣,是一位“存在的”基督徒。
發表於2025-02-02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林語堂父親是一個牧師,而且他自身又是從教會學校齣身。所以他雖然是個中國人,但是先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文化。而他畢業之後再自覺的去大量的接觸中國傳統的經典著作,最後卻又是皈依到基督教。這樣的曆程決定他看問題的獨特視角,不錯的書。
評分到圖書館藉書的時候,由於書名的翻譯的混亂,我一開始藉到的是另一本書,這本書集成瞭林先生的兩部自傳,分彆是他四十多歲和八十多歲的時候寫的。同樣的經曆在不同的人生閱曆下,觀察他堅持著什麼,積纍瞭什麼,摒棄瞭什麼,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林語堂齣生在中國本土的基督...
評分這段時間,依次讀完瞭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人生不過如此》、《林語堂自傳》。 整體來講呢,這四本書有一些重復的地方,都是圍繞著林先生閑適、半玩世的人生哲學。其中《人生不過如此》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不算書瞭,裏麵的內容為林語堂在報刊雜誌上的摘...
評分本書也可看作作者傳記,前麵篇幅大多講中國傳統文化,有點做中西文化比較的意思,後麵纔講基督教,其實看看序言,作者的大意都在那裏瞭,真是真理半張紙閑言萬捲書。 附序言那段話: ......第六章討論“理性在宗教”,林先生認為現代人想到宗教時的迷惑,大部份是由於一種方法...
評分這本書很不錯,怎麼不錯就不說瞭,因為有無數的人在說。 結閤自己的經曆說下我自己的看法。我沒讀過林的其它書,也不是特彆瞭解他,這本書也看的比較粗糙,可能會有些誤解,請諒解。 我的背景與林的背景挺相似(高攀下),所以我很希望能從這本書上得到啓發,林自己也說瞭...
圖書標籤: 林語堂 宗教 基督教 信仰 宗教哲學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 中國 人物
林先生的文字有力量!
評分一本不錯的書,個人認為有時間的可以去看看,會有些收獲與感動,思考與感恩.<2007年下半年剛讀的>
評分需要重讀
評分信仰需要理性,理性也需要信仰。
評分在這本書裏找精神救贖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