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义德(Edward W.Said,1935-2003),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1963年起为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代表性著作有:《东方学》(1978;曾获美国国家书评家奖,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中译本)、《巴勒斯坦问题》(1979)、《世界?文本?批评家》(1983)、《文化与帝国主义》(1993;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中译本)、《知识分子论》(1994;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中译本)以及《流离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决的奋斗,1969-1994》(1994)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鉴赏家、钢琴家,并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发表于2025-04-10
最后的天空之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面对遭受战乱之苦的祖国,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拳拳切切。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86年,著名文化学者萨义德,用力透纸背的笔触,为自己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族人写下了这本《最后的天空之后》,...
评分1986年,51岁的萨义德与61岁的摄影师莫尔合著《最后的天空》。 8年前,他已经完成了《东方主义》,树立了七十年代末美国左倾文化批评的典范。他认为西方文化中对亚洲和中东长期错误和浪漫化的印象为欧美国家的殖民主义提供了借口。 《最后的天空》是“一场离散精神的...
评分如果问你美国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我想相当一部分人都能说个大概。提起巴以冲突呢?你可能会说:“这个新闻天天播,可我还真不知道是怎么打起来的,我连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都分不清楚。”这就是一部分现实:对百多年前强国的内战可以如数家珍,但一场持续了近七十年且仍未结束...
评分不知从何时开始,看国际新闻时耳朵里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巴以冲突”几个字,就一直在想,这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纷争不断、战乱不断?这两个相邻的国家,前世今生怎么会有这么深的仇恨?细道历史,真是一言难尽。两国之间的矛盾,应该说也是阿拉伯和犹太两...
评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面对遭受战乱之苦的祖国,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拳拳切切。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86年,著名文化学者萨义德,用力透纸背的笔触,为自己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族人写下了这本《最后的天空之后》,...
图书标签: 萨义德 巴勒斯坦 文化 种族主义研究 人类学 中东 人文 最后的天空之后
并非没有人谈论或描写过巴勒斯坦人,大量的文字已经形成、但其中大部分是争辩、控诉和恐吓。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与其说巴勒斯坦是个民族,还不如说是号召武装的借口。在大多数人那里,巴勒斯坦人主要被看作是战士、恐怖分子和不法的贱民。他们的真实依然鲜为人知。
爱德华·W.萨义德,卓越的文化批评家和美国最著名的巴勒斯坦发言人,立志改变这种状况。他用他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动人的巴勒斯坦民族像。从以色列国的建立到贝鲁特的堕落,巴勒斯坦人如何连接地遭受驱逐,不断地从一处地方、一段过去、一个家撤离。但在这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迹象,不再基于离散或苦难,而是基于坚持、希望和觉醒的共同体意识。
关于巴勒斯坦。。
评分抹去的身份该如何还原?媒体的力量他人在握,全球化时代巴勒斯坦该何去何从。
评分关于西方世界的巴勒斯坦视角;偶有错字,翻译欠奉
评分蒙难的民族,不是只有中华一个。
评分翻译确实不好。萨义德的视角有没有说服力是一方面,但是视角产生本身就注定影响人对中东问题的接受惯性。语言可以改变世界的形状。发明词语者发明未来。
最后的天空之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