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博:生于1958年,著名宪政学者,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代法学》主编,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在“西南”,被称为“西南政法的马克思”,是西南政法的精神领袖;在“法大”,“为人不识王人博,法大四年算白活”广为流传,曾被民间20余次提名中国政法大学“影响最大的或最能代表法大形象的人”。
其代表作品:
《法治论》(1989,与程燎原合著),90年代国内外极有影响的名著,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
《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1997),中国宪政文化研究范式的奠基之作;
《宪政的中国之道》(2003),“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宪政研究”(《南方周末》)之一;
《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的关键词》(2009),“关键词”研究的代表作。
发表于2025-04-15
孤独的敏感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才云鹏 2013年1月27日《深圳晚报》http://wb.sznews.com/html/201301/27/content_2364105.htm 2013年8月18日《法制日报》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30818/Articel12003GN.htm “为人不识王人博,法大四年算白活”,这句略带调侃的小口号洋溢着褒...
评分我与王人博先生结缘,源自他的课。2002年春天,在他西南政法大学的政治学课上,听者如云,屡易场地,最后动用了学校最大的教室,晚上的课程,中午便得去占座,否则只能坐在后排,或者苦站两小时。有时一堂课,他竟不讲学术,反倒纵谈时事,横议江湖,说到愤激之处,间或迸出一...
评分如果没有书前书后的自序和附录帮助我们增进对作者的了解,一个偶然的读者,翻开《孤独的敏感者》这本文集,只怕怎么都想不到作者王人博居然是享有“中国法学界深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的学者”这一美誉的法学家。 我们很难想象,法学家居然按照狼(wolf)的谐音,给自己取了个...
评分闲逛人生——电影、音乐、书籍。 都说人是生命的过客,而这“过客”的姿态,却因人而异。匆匆而过、糊涂而过、悠悠而过……说不上好或坏,各人的选择罢了。 而王人博老师选择的是闲逛者的姿态。路过的人、事、物,不看白不看,不侃白不侃,却没有完成任务的逼迫感。 人活于世上...
评分宪政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先生推出了他的新著《孤独的敏感者》,其中收录的文章却多与宪政无关,而大都是一些专业之外的随笔类文字——内容关涉影像、音乐、阅读、过去的记忆……如此等等。如果把宪政看作是王先生平生修习的主业,那么,这些信手拈来的随笔类文字则是...
图书标签: 王人博 随笔 散文随笔 广西师大出版社 文化 宪政 法学 中国政法
《新民说:孤独的敏感者》是一个有关闲逛者的故事:闲逛是一种诗意的思考;闲逛是一种收藏,将其所闻、所见,哪怕仅是一缕思绪都攥在手里;闲逛者想象力丰富,生性敏感,内心尊贵,他只听从没有目的地的乌托邦的召唤;闲逛者喜欢的孤独,是置身于夜色的孤独,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的狂欢。有趣的是,虽然作者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宪政学者(《南方周末》),但他却说:专业性的学术在他这里,那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是人为挤出的一个地方,而剩下的那一大片空地,却被一个叫“闲逛者”的主人所占据。他没有固定的姿态,没有专注的事物,其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闲逛。闲逛既可以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以漫无目的的游走姿态背离人群,同时又被人群推挤;也可以远离人群,在黑夜的世界里,在那些声色光影以及漂浮于心底的记忆中游荡。他偏爱的是后一种。黑夜中的漫游是一种无聊的快乐。鲁迅、本雅明、竹内好、北野武都是他造访的主人。其实,也不是造访,算是一种顺道的路过,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探头探脑。闲逛者在黑夜里漫无目的的游荡,这与那些白天匆忙有致的人们形成对照。任何有规则的忙碌,都是一种冗余。这是闲逛者遵守的基本价值。要说明一点的是:闲逛者并不提供娱乐,也不提供教诲,更不想用自我的剖白来换取冰冷的金钱。他呈现的只是漫游的快乐和收藏的热情。
文人气过剩
评分父母辈就是五零后和六零后,他们这一代的观念很朴实,混出个名堂来的,也会将这些朴实的观念付梓成书,要说“真情实感”,我信,那种正三观的教育,一套一套的,语重心长,要说文采,被现在的语言潮流甩得远远的,谈不上文采。谈书谈电影谈音乐都是“我有想法但你们不认同也不打紧”的小心翼翼,正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处事法则,会想到高中班主任。
评分看随笔如果看法和作者不一样 就会很难受 不过他推荐的书和电影还是不错的
评分文人气过剩
评分法学家人文化。许嵩扣分……
孤独的敏感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