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裴洞篇》通過蘇格拉底的學生斐洞的迴憶講述蘇格拉底臨刑前一天的言行。蘇格拉底與朋友和門徒進行靈魂不朽的談話,從容度過瞭生命的最後時光。談話主題涉及到瞭自殺問題以及對靈魂存在的證明。
【按語:《斐多篇》是由Phaedo敘述瞭Socrates臨死前的事情。Socrates歡然等候死亡,因為他相信靈魂不朽,而通過追尋智慧而淨化的靈魂將到美善的諸神那裏去。在Socrates看來,哲學(愛智)就是擺脫肉身轄製的一種靈魂潔淨術。為瞭論證其觀念,Socrates訴諸靈魂轉生說的奧菲斯教...
評分聽說老人都愛畫圈,2000多年前,蘇格拉底就畫過一個圈,他老人傢說,圈內是已知,圈外是未知,一個人知道得越多,圈的周長越長,也就越心懷敬畏,相反,圈越小,越一無所知,也就越無知者無畏。想起一句口號:培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大無畏,或許就是“大無知”。 在東方,也...
三個感人的地方。第一是作者柏拉圖寫道:“柏拉圖沒有去,他病瞭。”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隻能用第三人稱,而無法用第一人稱來寫這件事——即使過去瞭多年,柏拉圖似乎依然無法麵對恩師死亡的場景,哪怕是想象他在場。第二是談話中途,蘇格拉底的悍婦老婆哭哭啼啼地進來,蘇格拉底無法麵對,命令她齣去;第三則是蘇格拉底喝下瞭毒藥,死亡從他的腳上蔓延,在彌留之際,他喃喃的說:“我欠藥神一隻公雞。”他感謝瞭這一劑毒藥。博爾赫斯相信這句話暴露瞭蘇格拉底的真實信仰:不是靈魂不朽,他感謝藥神賜予瞭他真正的死亡。
评分不懂為什麼商務印書館現在要把柏拉圖對話錄一篇篇拆開來齣書,以前這樣做是因為國內對柏拉圖作品翻譯的零碎,現在全集都齣瞭,還這樣做就讓人很費解瞭。而且起碼諸如主題相關的幾篇閤一本書吧,一篇一本書這種做法實在莫名...
评分震撼到發麻。
评分大一就擱在床頭的小冊子,拖拖拉拉到今天纔讀完= =由於前段時間剛剛讀過《齊物論》,配閤食用感觸頗多。從兒時懂得「人終有一死」開始就睏惑於靈與肉生與死的問題。高二時爺爺去世,我一度為無法得到答案深夜躲在被窩裏哭。關於死亡,愛智的蘇格拉底持毋庸置疑的積極態度——然而他的雄辯始終未能說服我。相比之下,莊子在這個亙古的疑惑麵前更像是個樂觀而謹慎的不可知論者:「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人類懼怕死亡隻是因為無知嗎?缺乏智慧的人是否更缺少勇氣?我還是明白得太少太少。非常喜歡那段關於生活在海底的人的說法:活在海底的人如何知道天空不是海麵?活在地上的人如何知道海麵不是另一個天空?——又一個類似於「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的謎題。
评分西方典籍之最可震撼人心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