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黄克武 1957年生于台北板桥。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员兼所长,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专长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翻译史与中西文化交流。著有《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金山乡志:政事篇》等专书及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为国招魂,锻造新民;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最大志向。在这一点上,梁启超做得最为突出。 1899年梁启超就在自家创办的《清议报》第33期上,发表了《国民十大元气论》与《中国魂安在乎》两篇雄文,触及了所谓现代国家之精神基础的问题。 而一切的产生源自于梁启超(1873-1929)留下...

评分

为国招魂,锻造新民;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最大志向。在这一点上,梁启超做得最为突出。 1899年梁启超就在自家创办的《清议报》第33期上,发表了《国民十大元气论》与《中国魂安在乎》两篇雄文,触及了所谓现代国家之精神基础的问题。 而一切的产生源自于梁启超(1873-1929)留下...

评分

为国招魂,锻造新民;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最大志向。在这一点上,梁启超做得最为突出。 1899年梁启超就在自家创办的《清议报》第33期上,发表了《国民十大元气论》与《中国魂安在乎》两篇雄文,触及了所谓现代国家之精神基础的问题。 而一切的产生源自于梁启超(1873-1929)留下...

评分

为国招魂,锻造新民;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最大志向。在这一点上,梁启超做得最为突出。 1899年梁启超就在自家创办的《清议报》第33期上,发表了《国民十大元气论》与《中国魂安在乎》两篇雄文,触及了所谓现代国家之精神基础的问题。 而一切的产生源自于梁启超(1873-1929)留下...

评分

为国招魂,锻造新民;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最大志向。在这一点上,梁启超做得最为突出。 1899年梁启超就在自家创办的《清议报》第33期上,发表了《国民十大元气论》与《中国魂安在乎》两篇雄文,触及了所谓现代国家之精神基础的问题。 而一切的产生源自于梁启超(1873-1929)留下...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黄克武
出品人:
页数:45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18813
丛书系列:中研院学人文库

图书标签: 思想史  近代史  黃克武  中国近代史  黄克武  学术史  历史  中研院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本书为中研院学人文库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公私观念与自由民主、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变迁、民国人物与思想三个部分。所收论文,涵及黄克武先生关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人物等相关文稿,展现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如何与中、西多样思潮交织互动的历史图景。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写得挺好的,书也不贵,没太发现错字,九州真是新晋良心社

评分

读黄先生的第一本书

评分

其中有好几篇不错,特别是与蒋公有关的,政治与学术的纠缠,值得推荐。

评分

2017.5.16 晴

评分

选读下编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