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发表于2025-02-07
菊与刀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评分 评分 评分对于日本,我们这代人实在感情复杂。从小受的国家主义教育令人始终不忘历史的耻辱,最早接触的日本人形象是抗战题材电影上留着小胡子、愚蠢又凶残的日本军官,听到最多的日语是咬牙切齿的“八格呀路”;可是时间推移,这种单一印象受到无数信息的冲击和篡改,日本的电子产品是...
评分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图书标签: 日本 文化 日本文化 菊与刀 社会学 社会 鲁思·本尼迪克特 历史
《菊与刀》是本公认的非常出色的著作,尽管是本小册子。对它的评价,我是没什么资格讲的。我们可以把它带进我们的生活。自己感觉80后莫名其妙的从某日开始贴在我们脸上,我们没有经历抗战但从小的爱国教育——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寒暑假必写的“观后感”,我们都有对日本的初步认识,尽管是初步认识,但我们却是用很深的颜色在画布上打了底。
此类书的一个通病:啰嗦
评分同时了解了3个文化,美国,日本,中国
评分高二寒假我哥送
评分那个时代的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多少有点滞后性,但某些根本似乎是不变的。诡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人称奇道德观。神奇的岛民文化。
评分是了解日本深层文化的优秀读物。
菊与刀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