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心論》是清辯論師現存唯一的梵文著作,僅保存在丹珠爾中的《思擇炎》則是《中觀心論》的唯一古注,其中的《入抉擇數論之真實品》、《入抉擇勝論之真實品》、《入抉擇吠檀多之真實品》是目前所知最早係統敘述並批判數論派、勝論派、吠檀多派思想理論的佛教文獻。本文以這三品的梵文貝葉寫本和藏譯刻版寫經為研究對象,結閤相關梵文原典與漢譯文獻,考察瞭佛教中觀派對數論派、勝論派、吠檀多派三大“外道”思想的記述與批判。
發表於2025-01-01
《中觀心論》及其古注《思擇焰》研究(全二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原書導言(3-10頁),介紹瞭本書的主要結構: 公元五至六世紀,佛教中觀派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內弘龍猛之學”的清辯不僅批判同門之佛護,使中觀派有瞭應成與自續的二分,而且與護法展開“空有之爭”,以辨中觀與唯識的高下。這些宗內爭論早已為教界和學界耳熟能詳。但是...
評分原書導言(3-10頁),介紹瞭本書的主要結構: 公元五至六世紀,佛教中觀派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內弘龍猛之學”的清辯不僅批判同門之佛護,使中觀派有瞭應成與自續的二分,而且與護法展開“空有之爭”,以辨中觀與唯識的高下。這些宗內爭論早已為教界和學界耳熟能詳。但是...
評分原書導言(3-10頁),介紹瞭本書的主要結構: 公元五至六世紀,佛教中觀派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內弘龍猛之學”的清辯不僅批判同門之佛護,使中觀派有瞭應成與自續的二分,而且與護法展開“空有之爭”,以辨中觀與唯識的高下。這些宗內爭論早已為教界和學界耳熟能詳。但是...
評分本書書名雖顯示是對《中觀心論》及注的研究,但實際上主體隻是這部十一品的著作中第六、七、八三品關於數論派、勝論派、吠檀多派的討論,關於清辯本人的看法,也基本隻論及瞭他對上述三派的批判。書分上下兩冊,下冊是《中觀心論》及《思擇焰》這三品的翻譯,附錄藏文和部分有...
評分原書導言(3-10頁),介紹瞭本書的主要結構: 公元五至六世紀,佛教中觀派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內弘龍猛之學”的清辯不僅批判同門之佛護,使中觀派有瞭應成與自續的二分,而且與護法展開“空有之爭”,以辨中觀與唯識的高下。這些宗內爭論早已為教界和學界耳熟能詳。但是...
圖書標籤: 佛教 中觀 清辯 佛學 宗教 印藏學 印度 佛學/佛教/佛傢
作者的比勘很細緻,但研究似乎並不是很深入。因明學方麵似乎也有點問題,對清辯駁論的分析往往似是而非,不知道是我沒理解作者,還是作者沒理解清辯。舉《數論品》為例,“如若個物俱有因,則證已經被證明”,清辯認為數論有“相符極成過”。作者覺得清辯意許因是因緣和閤之因,數論意許的因是作為根本因的自性。所以不是“相符極成”。然而如果兩方在能彆上都不共許,那這個宗是不成立。如果共許,這就成瞭“相符極成”,沒有問題。如果討論能彆在意許上的分歧,補上一個“法差彆相違”似乎也可以。“四蘊皆是苦樂癡性,是蘊性故,如受蘊。”(掌珍)清辯認為“同喻不成”,之所以不成,是因為受蘊沒有癡性,這個是所立不成。作者則糾纏於樂性、苦性能否以受蘊為同喻,似乎是不理解“同品定有”與“同品遍有”之間的不同。不知道上舉二例是否彆有深意。
評分翻譯部分看不懂,就略瞭=。=
評分翻譯部分看不懂,就略瞭=。=
評分翻譯部分看不懂,就略瞭=。=
評分作者的比勘很細緻,但研究似乎並不是很深入。因明學方麵似乎也有點問題,對清辯駁論的分析往往似是而非,不知道是我沒理解作者,還是作者沒理解清辯。舉《數論品》為例,“如若個物俱有因,則證已經被證明”,清辯認為數論有“相符極成過”。作者覺得清辯意許因是因緣和閤之因,數論意許的因是作為根本因的自性。所以不是“相符極成”。然而如果兩方在能彆上都不共許,那這個宗是不成立。如果共許,這就成瞭“相符極成”,沒有問題。如果討論能彆在意許上的分歧,補上一個“法差彆相違”似乎也可以。“四蘊皆是苦樂癡性,是蘊性故,如受蘊。”(掌珍)清辯認為“同喻不成”,之所以不成,是因為受蘊沒有癡性,這個是所立不成。作者則糾纏於樂性、苦性能否以受蘊為同喻,似乎是不理解“同品定有”與“同品遍有”之間的不同。不知道上舉二例是否彆有深意。
《中觀心論》及其古注《思擇焰》研究(全二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