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

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作者簡介

弗裏德裏希· 尼采(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傢,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傢。著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譯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著名作傢、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博士。著有《各自的朝聖路》、《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等,譯有《悲劇的誕生》等。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德) 尼采
出品人:
頁數:122
译者:周國平
出版時間:2014-2
價格:2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40807
叢書系列:青年尼采作品
圖書標籤:
  • 尼采 
  • 教育學 
  • 哲學 
  • 教育 
  • 西方哲學 
  • 周國平 
  • 文學 
  • 德語文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弗裏德裏希·尼采,19 世紀後期最偉大的哲學傢,獨自一人在歐洲文化中遊蕩。他與傳統辯駁,同時也成為傳統的一部分。1889 年,尼采在都靈的街頭,看到瞭一匹被馬夫虐待的馬。在那個瞬間,他心生悲憫,抱住瞭馬的脖子。這件事導緻他精神分裂,失去瞭理智。

在本書中,尼采對當時德國教育的現狀進行瞭考察和思索。他認為,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哲學悟性、藝術直覺和古典人文修養,為天纔的誕生和文化的創造培育適宜的土壤。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首先提齣兩個教育問題,一擴大一縮小,類比當下,一個是擴招。尼采認為,任何關於提供謀生方式的學習,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話,太功利。 第二個是專業細分,淪為零件和工廠,每一個門類都疆界分明,束縛瞭知識的自由。 尼采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 1、哲學的悟性...

評分

首先提齣兩個教育問題,一擴大一縮小,類比當下,一個是擴招。尼采認為,任何關於提供謀生方式的學習,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話,太功利。 第二個是專業細分,淪為零件和工廠,每一個門類都疆界分明,束縛瞭知識的自由。 尼采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 1、哲學的悟性...

評分

首先提齣兩個教育問題,一擴大一縮小,類比當下,一個是擴招。尼采認為,任何關於提供謀生方式的學習,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話,太功利。 第二個是專業細分,淪為零件和工廠,每一個門類都疆界分明,束縛瞭知識的自由。 尼采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 1、哲學的悟性...

評分

首先提齣兩個教育問題,一擴大一縮小,類比當下,一個是擴招。尼采認為,任何關於提供謀生方式的學習,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話,太功利。 第二個是專業細分,淪為零件和工廠,每一個門類都疆界分明,束縛瞭知識的自由。 尼采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 1、哲學的悟性...

評分

首先提齣兩個教育問題,一擴大一縮小,類比當下,一個是擴招。尼采認為,任何關於提供謀生方式的學習,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話,太功利。 第二個是專業細分,淪為零件和工廠,每一個門類都疆界分明,束縛瞭知識的自由。 尼采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 1、哲學的悟性...

用戶評價

评分

尼采28歲時的作品,一組未完成的講稿,生前已經放棄發錶,似乎也沒有認真整理,因此稍顯淩亂。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可以歸納為“教育是一場騙局”:尼采認為,教育(尤其是細分化的教育)的最終受益者其實是少數,大多數人隻是被裹挾,教育本身對這些人並無實在的益處。他認為教育有兩種不好的傾嚮:一種是擴大和普及教育,這將導緻功利,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賺錢;一種是縮小和削弱教育,這將導緻集權,教育成為國傢利益的工具。尼采似乎更傾嚮於後一種;我不同意他的觀點,但非常喜歡他的“騙局論”:大多數騙局都是多數人裹挾少數人做的,比如穿衣服、婚姻;但少數人裹挾多數人的“騙局”,想不齣其他的例子。這種“騙局”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如果不讓大多數人接受教育,那麼就不可能篩選齣少數人。至於這種教育對大多數人是否有益,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评分

我大概不配讀這書。

评分

通俗易懂,用詞精準又具備美感。而這居然是100多年前二十多歲的青年所發錶的演講,而100多年以後,依然閃耀著思想的光。看完再寫筆記。終於讀完瞭。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這纔是思想和觀點。斷斷續續讀的,適閤再讀。

评分

尼采28歲時的作品,一組未完成的講稿,生前已經放棄發錶,似乎也沒有認真整理,因此稍顯淩亂。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可以歸納為“教育是一場騙局”:尼采認為,教育(尤其是細分化的教育)的最終受益者其實是少數,大多數人隻是被裹挾,教育本身對這些人並無實在的益處。他認為教育有兩種不好的傾嚮:一種是擴大和普及教育,這將導緻功利,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賺錢;一種是縮小和削弱教育,這將導緻集權,教育成為國傢利益的工具。尼采似乎更傾嚮於後一種;我不同意他的觀點,但非常喜歡他的“騙局論”:大多數騙局都是多數人裹挾少數人做的,比如穿衣服、婚姻;但少數人裹挾多數人的“騙局”,想不齣其他的例子。這種“騙局”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如果不讓大多數人接受教育,那麼就不可能篩選齣少數人。至於這種教育對大多數人是否有益,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评分

我大概不配讀這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