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发表于2024-12-22
追忆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关注中国文学中对于“追忆”的关注,宇文所安的视野横跨整个古代文学史,援引的作品有先秦《诗经》中的《黍离》,也有清代沈复的《闲情记趣》。 全书分八个章节,宇文所安描绘了“追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侧影,或是提醒过往的悲痛,或是铭记历史的回声,有时追忆是一...
评分正如往往仅凭创作者在作品细部体现的专注、仔细和审慎,我们就能放心地把一部作品列入优秀——甚至伟大——作品的候选名单,我认为,仅仅是宇文先生藉由修辞而传达给读者的热情和冷静,就足以赋予这本书以独立于其学术时效性的持久价值。同时,这本薄薄的册子,由于作者对...
评分正如往往仅凭创作者在作品细部体现的专注、仔细和审慎,我们就能放心地把一部作品列入优秀——甚至伟大——作品的候选名单,我认为,仅仅是宇文先生藉由修辞而传达给读者的热情和冷静,就足以赋予这本书以独立于其学术时效性的持久价值。同时,这本薄薄的册子,由于作者对...
评分不过是因为偶然翻到“凄凄古血生铜花”又看了遍宇文所安的《追忆》,不过是因为这本《追忆》追忆到了已结束几年的学生时代。记得即将读研的我,在文学院背后的樟树林里问导师,做学术有什么用?导师并没有正面回应我的问题,而是交代了一周一篇的书评和若干唐诗背诵的任务。樟...
评分复现本身虽然仅只是作为文学架构的思维模型; 并且未构成真正的往事,但这种力量是惊人的。 每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被这种近在咫尺的往事所触动; 或者,这就是力量所在:什么都不完整,又什么都包括在内。 关于庄子、还有杜甫、李清照和沈复的论述, 将文学、文本同人物...
图书标签: 宇文所安 文学 诗歌 海外中国研究 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 文论 学术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而造成的结果。初版于1986年。作者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数篇诗文,出其不意地将它们勾连在一起,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分析与考证,为我们突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
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焦虑;更体现了 “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跟唐诺的《尽头》关注点相似,那种逼着人去看见文中空白的方式,再来第二遍不新鲜。文段选的很好,值得先选段、议论读一遍再将选文朗读一遍,风味独特。毁三观的是它引了初中教材中的《童趣》,唉呀妈呀,我才知道教材里面删掉了好淫荡的部分,不过说来《口技》也是。我说你们选教材干嘛都往淫荡的选啊!搞得我读到原文了以后才晓得当年我都背了些什么奇怪的东西啊!啊!正经的说,格局太小了,被写作思路局限进去了,读起来很矫情,不爽朗。继续加油吧。
评分十分怀疑书勒口上的“作者简介”是他自己写的!
评分在大自然的周而复始和人类生活不断的失落中,伟大的作者发现了这种极致的毁灭感,并由此铺陈出东方的中国式哀歌。往事为何,怎样在我们身边复现,我们不断上溯记忆的河流,是真的为了搞清楚一些事情,还是只是单纯的沉浸在复现的仪式感带来的痛苦的快感中呢?在回忆的过程中,有些事情覆盖了记忆,有些事情再也想不起来,而有些事情却越来越清晰,尽管这种清晰甚至只是一种幻觉。追忆之美,也许就在于永恒伫立与稍纵即逝之间,那痛苦的角力。部分章节很有历史推理的劲头,不知道为何,总有一股湿漉漉的情绪在浮动,令我如坐针毡。
评分十分怀疑书勒口上的“作者简介”是他自己写的!
评分如果说文学之妙在于交通人心的话,那这部作品本身和它提及的那些古典小诗确实传达出了心领神会的共鸣。对于文学懵懂无知,我也不知这部作品是文学理论的阐发还是文学史的另类书写。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它把那些熟悉的诗文从历史的附庸中打捞了出来,重新检视,发挥出了它们本身的主体性。宇文先生捕捉到了那些诗歌背后隐秘的一种作用过程和机制,骨骼、断片、绣户…作为媒介,发现了熟悉那些诗歌的读者从未意识到的一种情感肌理。
追忆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