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发表于2024-11-24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与被《文选》《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选录的已经极度经典化的作品相比,中古时期以手抄本留存的各类文献文本的身份都扑朔迷离,即便被选入《文选》的“苏李诗”,也依然在后世引起极大的争议。宇文所安用极其细密的眼光打量和解剖中国早期古典诗歌,他对文献的熟稔程度令人惊叹...
评分This is the first monograph I read in all-English version written by Prof. Stephen Owen. Since I’d read some of his monographs which had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introduced to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 I was impressed by his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评分与被《文选》《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选录的已经极度经典化的作品相比,中古时期以手抄本留存的各类文献文本的身份都扑朔迷离,即便被选入《文选》的“苏李诗”,也依然在后世引起极大的争议。宇文所安用极其细密的眼光打量和解剖中国早期古典诗歌,他对文献的熟稔程度令人惊叹...
评分与被《文选》《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选录的已经极度经典化的作品相比,中古时期以手抄本留存的各类文献文本的身份都扑朔迷离,即便被选入《文选》的“苏李诗”,也依然在后世引起极大的争议。宇文所安用极其细密的眼光打量和解剖中国早期古典诗歌,他对文献的熟稔程度令人惊叹...
评分This is the first monograph I read in all-English version written by Prof. Stephen Owen. Since I’d read some of his monographs which had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introduced to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 I was impressed by his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图书标签: 宇文所安 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海外中国研究 文学 学术 文学理论
本书在新文化史的研究路径上力图描述和复原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建构过程。所谓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大致是指汉魏时期来源不能确定的、共享的诗歌创作实践,主要集中于五言诗,这一诗歌共有一些主题、话题、描写的顺序、描写的公式和一系列语言习惯,它包括一大部分无名氏乐府。作者认为,一般文学史上对汉魏诗的权威而稳定的叙事实际上是齐梁时期在对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复制”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并非古典诗歌本身,而是诗歌文本的历史变形和其“内在运作机制”,目的是打破对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刻板固化的文学史认知,探寻原本修辞等级低俗的诗歌如何被保存下来,并成为“古典”。
古诗面前的解释似乎多余
评分古典时代是文艺复兴时建构的。汉诗有多大程度来源于六朝人的想象?如果抛却美术考古和江左编纂,我们对后汉的认识中还能产生什么新东西?|诗歌排版太敷衍了。没有必要浪费纸张吧
评分【藏书阁打卡】 对中国早期诗歌的解构与重构。基于当时抄本与口头流传的传播基础与知人论世说的矛盾,怀疑“汉魏古诗”不完全是原貌,而多有后人的修订、整理、补充、叙事。 五言兴起,诗史需要,恐白而将无名氏之作归于古人。然而“古诗”不一定古,也许是同时代的作品,但“古诗”因“修辞低级”便被置于“古”(共时差异叙述为历时差异)。其实“五言形式在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已经被人使用,当时是和低微的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的。” 进而在古诗的“复现”中发现“语法”,这不是简单的用典,而是共享“诗歌材料库”,并且会对文人创作产生一定惯性的压力。基于庞大材料分析得出的主题、话题、程序句,太结构主义了! 因此传抄中“变体”乃常态,追寻“原作”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问题。“作者”也是可疑的概念,作为文本的属性与价值评估密不可分。
评分南朝前的诗歌在它们进入南朝及以后的选集之前,可能完全是不同的存在形态,同一首诗的不同版本对比很有意思,同一主题的各种变体模式也很有趣。
评分主要三条线之间的互动,古诗的“语法”,手抄本文化,什么是作者 很结构主义了,让我想到的是托多罗夫讲十日谈叙事语法的文章 “我们”往往套用作者背景,解读出作者心迹的诗歌,很可能只是一个时代话语机器不断自我重复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器还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人又开始用自己的风格和观念对之前的作品进行重构,“我们”想象中的作者,在宇文看来,似乎就是这样两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吧 虽然他明确地说,对于中国诗,作者是不能死的;但我大概没有那么乐观,启蒙意味着与中世纪传统的脱离——他在摧毁一种文化——可是如果以真理之名让上帝死掉,那么没有上帝的真理,又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