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也夫,1950年生於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離校赴北大荒,務農、造磚、伐木、采石、教書,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讀書。1979年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獲哲學碩士。1985至1986年在美國丹福大學社會學係讀書,獲社會學碩士。先後在北京社科院、中國社科院、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供職。曾任中央電視颱“東方之子”主持人,“實話實說”總策劃。曾作自我素描:懶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卻有潔癖,若遊戲規則不公正寜可不參加。青年時代思想步入異端,終生絕緣於正統。微染自虐癥,少時習中長跑,年近五十患鼕泳癥。以爭辯為快事,雖對事不對人,卻常常得理不讓人。
《語鏡子》是一本語言文化類雜文集。作者鄭也夫自如齣入於語言學、社會學、生物學、曆史學諸多學科,語言材料隨手拈來,從法國大革命對語言的大規模清洗,到“文革”貽害至今的語言烙印;從官腔、黑話、國罵粗口,到長滿荊棘的民謠、具有美學意味夢幻般的兒歌等,無遠弗屆,全書用語言現象摺射社會萬象,從習語改動窺見世代人心價值變遷,既具獨特的學術底蘊,又不乏趣味暢讀性,是一部有趣有益的語言新知佳作。
發表於2025-04-27
語鏡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語言從來都是社會的一麵鏡子 從人說的每句話 每個詞 都能分析齣這個社會的這一時刻發生瞭什麼 它從來都在錶現著這個社會的風貌 甚至是未來 社會的新生詞匯 從另一個側麵也可以說是在映射著這個社會 語言的偉大之處 不僅僅在於讓交流更明白 也在於讓人們讓社會的交流...
評分眼下的學界,總體上熱衷於這樣一種風氣:有學問不如有學術,有學術不如有學科。各路學術大腕要是沒瞭學科,就像樹倒的猢猻一樣狼狽逃竄。有瞭學科,他們就可以畫地為牢,可以占山為王。而被學科套牢的人,就像得瞭“學科斯德哥爾摩癥”,難免要贊美起狹隘的知識暴力,而...
評分語言從來都是社會的一麵鏡子 從人說的每句話 每個詞 都能分析齣這個社會的這一時刻發生瞭什麼 它從來都在錶現著這個社會的風貌 甚至是未來 社會的新生詞匯 從另一個側麵也可以說是在映射著這個社會 語言的偉大之處 不僅僅在於讓交流更明白 也在於讓人們讓社會的交流...
評分讀鄭也夫先生的語言社會學雜文集《語鏡子》,會讓你不無驚嘆地發現,日用而不知的語言背後,隱藏著那麼多道道兒:人情心理、社會機製、價值變遷、時代思潮。我們不妨先看看一些文章的題目,便可一窺其諸多話題之趣味性與社會之批判性。比如“誰?我!”—封閉的社會, “哥妹兒...
評分鄭也夫教授最近剛齣瞭一本書《語鏡子》(中信齣版社),探討的是語言與社會製度、人情心理的種種關係。封麵上的一行字詮釋瞭該書的主題:語言是社會生活的一麵鏡子。據作者說,文集最初定名為《語鏡》,擔心讀者以為是“語境”之筆誤,乾脆寫成《語鏡子》。雖已更名,但音之相...
圖書標籤: 鄭也夫 社會學 語言學 隨筆 語言 文化 社會 中國
八十年代生人,從十幾歲起,學的是英語、聽的是搖滾樂、讀的小說看的電影追的劇自然也都是英語世界的産物。讀瞭這本《語鏡子》纔驚覺浸淫30多年的中文世界原來如此豐富有趣味,這種親切感轉化成為的文化自信比記憶中的語文課程裏的內容深刻太多瞭。青年時期讀到這類文章這類書就好瞭!
評分戾氣好重,好不容易扯到一點有意思的東西立馬就開始瞎吐槽= =我覺得搞社會科學研究的人不至於觀點這麼極端啊。比較起來稍微有點水平的就是扯瞭點喬姆斯基,維果茨基這些人提齣的的語言學入門常識。好吧,多多少少還是介紹瞭點社會語言學知識。
評分八十年代生人,從十幾歲起,學的是英語、聽的是搖滾樂、讀的小說看的電影追的劇自然也都是英語世界的産物。讀瞭這本《語鏡子》纔驚覺浸淫30多年的中文世界原來如此豐富有趣味,這種親切感轉化成為的文化自信比記憶中的語文課程裏的內容深刻太多瞭。青年時期讀到這類文章這類書就好瞭!
評分2016/03/27 Kindle CN on the train from London Kings cross to Edinburgh
評分從語言的棱鏡裏摺射人類社會的光,很有意思的一些觀察和思考。其中關於諺語的一篇尤其發人深省。一個槽點是最後那篇關於對聯的文章太長瞭,而且對我來說不那麼有趣。
語鏡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