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堡(1891—1967),苏联俄罗斯作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乌克兰基辅一犹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后长期旅居法国,多年从事记者工作,一生著书甚丰。其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巨浪》《暴风雨》《解冻》及晚年的大型文学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对我国文学界有较大影响。
发表于2025-04-10
人,岁月,生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读此书之际,一个远亲去世了,前一天还在散步,三十小时左右就离世了。想到元旦去世的二舅,几乎如出一辙。我不由内心五味沉杂。人生是什么?人活的意义是什么?真是说不清楚。 爱伦堡经历的时代是人类最动荡的时代,欧洲“黄金时代”的尾声,二次大战,俄国革命。而他又不是...
评分爱伦堡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是陌生的,而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则是刻骨铭心的——牛棚里、残垣边、油灯下,多少人在抄写传阅。在那片灰暗的年代里,这本书成了唯一带彩的颜色。发生在苏联铁幕里的人和事,似乎同样发生在当时的知识分子身上。 爱伦堡是幸运的,他走出了铁...
评分一部你绝对不能错过的讲述那个动荡时代的文学巨作,真正的欧洲解冻文学开山之作!和作者一起和那些你耳熟能详的作家聊天,亲生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告诉你一个你从来不知道的伟大名人背后的故事,当你合上书本的时候我希望你能体会到作者写下这本书的真正含义:人生就像抽彩!
评分 评分人岁月生活,是一部记录,追忆性的著作。里面的神奇在于那个时代,在于那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还有就是作家的捕风意识十分长强烈的。动荡的生活极艰难也极为磨练一个人。爱伦堡在苦难的俄罗斯看到了经历了许多不同的专政手段,但他始终是一名抗据的先锋。 先锋的出逃,以及后...
图书标签: 爱伦堡 回忆录 苏俄文学 俄国文学 外国文学 苏联 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国&苏联文学
《人,岁月,生活》1960年开始在苏联《新世界》杂志上发表。由于文中涉及众多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学史料,很快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奉上级指示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采用内部书的形式开始翻译出版,同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能激发我们新的思考。
译后记
1960年,苏联《新世界》杂志开始连载爱伦堡的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不久,这部作品便在苏联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论。当时中宣部的领导十分关注这一情况,要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尽快将这部世人瞩目的作品译出,以内部发行的方式出版,供有关方面参考。我们当时都在该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工作,翻译此书的任务便落在了我们头上。
在苏联的众多作家中,爱伦堡可以说是博古通今的一位大师。50年代初他来华访问,演说时谈古论今、广征博引,常使我方的翻译一时不知所措。《人,岁月,生活》共六部,前四部于“文革”前出版。“文革”开始后,出版工作陷于全面瘫痪,第五部虽已排好,但已不可能出版,第六部的译稿则干脆失踪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版社决定重版爱伦堡的这部回忆录。幸亏第五部尚保留了一份校样,第六部的译稿又被《世界文学》的高莽同志在该编辑部的一个故纸堆中发掘出来,这才使这部作品的中译本得以第一次完整地在我国出版,虽然仍是“内部发行”。
尽管是内部发行,但它在国内读书界的影响却不胫而走,深受不少文化界人士的欢迎。到了80年代,正当人民文学出版社考虑公开发行此书的时候,我们发现苏联已出版了九卷本的《爱伦堡文集》,该文集最后两卷收入的《人,岁月,生活》,与当初在《新世界》上连载时有不小出入。于是我们决定根据文集对全部译稿进行一次校订。
后来校订工作虽已结束,但由于国内图书市场风云变幻,此书一直未再出版。迄今虽说:“三十八年过去”,无非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生的大部分岁月,待到此书公开问世,我们早已过上了离休老人的生活了。
本书文内注释,均为译者所加。
我们为翻译和校订此书,虽经多年苦心经营,但书中仍难免有错讹和疏漏,敬请读者不吝批评赐教!
冯南江
1999年4月5日
拖拖拉拉5个月,终于读完了,心中畅然。
评分迄今为止看过字数最多的一部作品,处处透露出人生的智慧以及俄罗斯文学的优雅
评分内容值得一读,文笔乏善可陈
评分不是很熟悉背景,不过还是很有意思
评分【藏书阁打卡】2019.7.1-7.27 年度十佳之一。 前几天有人在群里问回忆录的意义何在,透过普通人的一生来看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从而有一些思考。 第一部分,洛东达,最喜欢这个咖啡馆的名字,那里面贫困的向往艺术的人的形象和生活在爱伦堡的笔下呈现,完全没有那种我认识这么多名人的感觉,就是很真挚很真实。巴黎的生活和氛围吸引着他和那些热爱艺术人,后来作者极其看不上美国,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冷战,还有就是觉得美国是新的,没有文化底蕴,那里的人们追求现代化追求资本,不追求艺术。在他眼里的俄罗斯和巴黎,都是贫苦中也要看剧,看书,画画的。 西班牙内战和二战的那些篇章极其吸引人,也极其苦痛,想着丘吉尔眼中的二战,不同的视角,辩证来看,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画面。 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人,岁月,生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