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被母校聘为荣誉研究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

福斯特作为小说家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将各种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对于人性中卑鄙与高贵间激烈斗争的出色描绘、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圆形人物”以及极具个人色彩的明晰风格。作为著名人道主义者的福斯特在作品中高举“理解”与“同情”的大旗,强调精神与物质之间、人与人乃至不同的民族之间“只有连接起来”,人类才有希望。

福斯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饱含幽默和反讽,既有精巧严整的情节,又极富象征乃至哲理意味,将艺术性与可读性完美地融为一体。福斯特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不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又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作家之一。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E. M. 福斯特
出品人:
页数:496
译者:冯涛
出版时间:2016-9-1
价格:CNY 6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72339
丛书系列:E·M·福斯特文集(2016版)
图书标签:
  • 英国文学 
  • E.M.福斯特 
  • 小说 
  • 外国文学 
  • 英国 
  • 印度 
  • E·M·福斯特 
  • 文学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奎斯蒂德小姐结伴来到印度的小城昌德拉布尔,探望担任殖民地官员的儿子和未婚夫,她们很快就感觉到陷入那与世隔绝并充满偏见的英印社会当中,为了能探索“真实的印度”,她们跟当地的一位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成为朋友,并在对方的热情邀请下同游郊外的名胜马拉巴尔石窟。在精神恍惚间,阿黛拉感觉受到了阿齐兹的攻击,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英国统治者与印度民众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双方成为针锋相对的两个敌对阵营。当地公立学校的校长塞西尔•菲尔丁公开站到了为阿齐兹辩护的阵营,在庭审过程中逐渐认清真相的阿黛拉也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终于洗脱了阿齐兹的不白之冤。

《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被公认为作者最优秀的文学成就;小说不但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了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更脱出政治与民族的窠臼,力图指明人类在一个至今尚不为我们的头脑所理解的宇宙中生存的困境,致力于探索整个人类何以自处、共存与救赎的终极道路。小说极富象征意味与哲理深度,既引人入胜又诗意盎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一位看起来并不那么有名的作家,EM福斯特 距作者生活的时代(大概195x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看到他写下的,灵魂仍会震颤,并因为这些美丽的文字和作者的哲学思考而心驰神往。 我也一直在这枯燥索然的生活中挣扎,时而怀疑生而为何,痛感生之如蜉蝣,这一点我的挚友皆知...  

评分

今天去湾仔天地书局,前天在此买的印度之旅已经售罄。想不到百年前的殖民小说还有不少拥趸。 至此,英国殖民三部曲已经全部读完,吉姆,印度之旅,缅甸岁月,三部各千秋。 处于帝国升平,生于北印的吉卜林盛赞英国赠予殖民地的免费礼物: 被殖民,即使“一颗白人的头颅要用一百...  

评分

“超高级知识分子”说法是翻译作者在序言里提到的,一开始看到这个说法,内心有点不由自主的讪笑,看完全书后的几天内,自己都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简单的比喻是有一种游戏升级的幻觉,对“超高级知识分子”的说法,我也就不再持有怀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圣贤书,或者文明的...  

评分

“最漫长的旅程”——《印度之行》读书笔记 福斯特(1879-1970)同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夫被称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天使惧于涉足之地》(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别业》(1910)、《印度之行》(1924)...

评分

“超高级知识分子”说法是翻译作者在序言里提到的,一开始看到这个说法,内心有点不由自主的讪笑,看完全书后的几天内,自己都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简单的比喻是有一种游戏升级的幻觉,对“超高级知识分子”的说法,我也就不再持有怀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圣贤书,或者文明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打了三天点滴看完印度之行的三个部分:伊斯兰教清真寺(凉季)-佛教石窟(热季)-印度教神庙(雨季),有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工整,囊括了殖民地时期印度不同的阶层、宗教、男和女,扎实且洞悉人心,对于比日常经验巨大得多的超验感受亦有着笔,却并不耽于神秘。爱比观点更重要,剥离掉民族、宗教的壳,有什么比两个个体之间坦诚相见的爱情/友情更值得追求?

评分

打了三天点滴看完印度之行的三个部分:伊斯兰教清真寺(凉季)-佛教石窟(热季)-印度教神庙(雨季),有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工整,囊括了殖民地时期印度不同的阶层、宗教、男和女,扎实且洞悉人心,对于比日常经验巨大得多的超验感受亦有着笔,却并不耽于神秘。爱比观点更重要,剥离掉民族、宗教的壳,有什么比两个个体之间坦诚相见的爱情/友情更值得追求?

评分

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英国人的傲慢和骄傲确实令人作呕,但是印度人的散漫和轻视女性也使人生厌。英国人认为印度人不是文明人,表面上是殖民者的偏见,但是仔细想想一个不懂得尊重和爱护女性的文化本身就是野蛮的,即使英国人再不可取,请你扪心自问,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会选择做英国人还是印度人?

评分

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电影里,就感受到敏感的激发、情谊的颤动,总之是种微妙的生发。只不过读了他的小说之后,更能看见从各人的心绪从交错到契合的过程。踏着时隐时现的韵律,如丝如缕的情感互相缠绕、分离,几经波折后就着机遇到达真正的交点,在短暂的时刻里相伴行进,随共鸣而显现出迷离又绚丽的烟霞。跟这种印象相比,《印度之行》里阿齐兹和菲尔丁的友谊算是干脆爽快了,“到了那时,你和我将成为朋友”,与其说是展望,不如说是把未来搬到了此时此刻。言及神秘的部分,我觉得有附会自己研究的成分

评分

光芒万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