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尔·纳菲西(Azar Nafisi)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对外政策研究院的对话研究项目负责人。曾在伊朗的德黑兰大学、自由伊斯兰大学以及阿拉梅·塔巴塔拜大学教授西方文学。1981年因拒戴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从伊朗到美国。
纳菲西因《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她获得的奖项包括克里斯托弗·戈勃朗基金会国际思想与人文奖、东与阿冯尼·弗雷泽人权奖、伊丽莎白·安·斯通勇敢女性奖、美国移民法律基金会移民杰出成就奖、俄克拉何马大学杰出校友奖等。蒙特霍里约克学院、斯腾山大学、戈切尔学院、巴德学院以及拿撒勒学院等多个高校均向她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
纳菲西的文章广受欢迎,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新共和》等著名媒体。著作另有:《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反地域:纳博科夫小说的批评性研究》《比比和绿色的声音》等。
发表于2024-11-22
想象共和国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象共和国》的作者阿扎尔·纳菲西在伊朗长大,之后去美国留学、任教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在两个天差地别的社会中,她发现,文学始终处于边缘:极权社会中,阅读文学就是犯了思想罪;而在民主社会中,人们似乎觉得文学没有阅读的价值。说来可笑,更了解文学的力量的,竟然是...
评分《想象共和国》的作者阿扎尔·纳菲西在伊朗长大,之后去美国留学、任教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在两个天差地别的社会中,她发现,文学始终处于边缘:极权社会中,阅读文学就是犯了思想罪;而在民主社会中,人们似乎觉得文学没有阅读的价值。说来可笑,更了解文学的力量的,竟然是...
评分最终这篇译后记并未收录在书中,经三辉君与译者讨论,还是决定将此文贴在豆瓣与各位书友分享:-D ··· 译后记 文/杨晓琼 初读纳菲西的时候,感觉她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情绪——“少女心”。她有一种时刻准备开始抒情的笔调,且爱写那些纤细、脆弱的时刻。《在德黑兰读〈洛...
评分1.关键词:美国;自由;阅读;同理心;想象力。 纳菲西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追溯美国的历史,揭露根治于美国历史中的价值观;在《巴比特》中反思被消费主义与实用主义裹挟的当代美国;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表达对美国未来的展望:它应像米克、杰克、考普兰德一样,摆脱...
评分1.关键词:美国;自由;阅读;同理心;想象力。 纳菲西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追溯美国的历史,揭露根治于美国历史中的价值观;在《巴比特》中反思被消费主义与实用主义裹挟的当代美国;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表达对美国未来的展望:它应像米克、杰克、考普兰德一样,摆脱...
图书标签: 美国 文学 伊朗 阿扎尔·纳菲西 外国文学 自由 非虚构文学 极权
在想象共和国里,所有理所应当的东西都可能会被颠覆
——————————
“远在世界划分国家与民族之前,我心里就有一个想象共和国,我可以轻而易举地逃往那里,躲开支配着我人间生活的恼人规矩。”
阿扎尔·纳菲西成年之后才挣脱伊朗的极权阴影,来到美国的自由世界,可是,她却因此发现了一个矛盾的现实:在伊朗的极权社会中,文学被视为禁忌,人们冒着生命危险阅读;但在美国这个注重学有所用的世界里,文学却被挤到了边缘。
在《想象共和国》中,纳菲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每个人都能抵达的自由国度,这个国度没有政治、宗教、种族或性别的界限,入境的唯一条件,是要拥有一颗敢于想象的心。
——————————
《纽约时报》NO.1畅销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作者最新作品
一场关于阅读的阅读,一次颠覆想象的想象
——————————
作者获奖履历:
◆克里斯托弗·戈勃朗基金会国际思想与人文奖
◆东与阿冯尼·弗雷泽人权奖
◆伊丽莎白·安·斯通勇敢女性奖
◆美国移民法律基金会移民杰出成就奖
◆俄克拉何马大学杰出校友奖
◆国际笔会/玛莎奥尔布兰德回忆录奖
◆波斯金狮文学奖
◆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非虚构作品
◆弗莱德利克·W. 奈斯图书奖
◆拉提菲·亚谢特图书奖
——————————
媒体及名人评价与推荐:
◆
“我被纳菲西反抗且帮助他人反抗的精神所打动,彻底迷住了。她的回忆录包含重要且颇具深度的反思,书中激动人心的故事有关神权政体的灾难、有关思虑、有关自由的严酷考验,以及邂逅伟大文学作品或者启发人心的师长时,所带来的深刻觉悟与快乐。”
——苏珊•桑塔格
◆
“无与伦比的作品……如一条文学的生命之舟游弋在伊朗的海域……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举世瞩目……探讨故事所具有的变革力的动人篇章。”
——《纽约时报》
◆
我们都是阿扎尔·纳菲西的想象共和国的公民。没有想象便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艺术,没有艺术世界就什么都没有了。她的文字十分重要。
——马嘉·莎塔碧(《我在伊朗长大》作者)
◆
“我第一次见到纳菲西,是在德黑兰一所大学的课堂上。她一手拿着一束红色的仿生罂粟花,另一手拿着水仙花,问大家:‘什么是媚俗?’如今,她把那个在课堂上创造出来的闪亮词汇展示了出来,融入位于媚俗和粗鲁最高点的变革之中。在这里,因为詹姆斯、菲茨杰拉德和纳博科夫高喊要反对独裁和压迫,人们开始自我反思。你会被带入一段难以忘怀的文化旅程中去。”
——杰克•赖登(美国公共广播电台主持人)
◆
“如果要归类的话,这本书不仅仅是回忆录,甚至不只是文学批评和社会史……纳菲西创作出了一部探讨文学与人生关系的开创性作品。”
——《出版人周刊》
——————————
“每次读完一本了不起的书,我就将旧的自己抛在了身后。”
——阿扎尔·纳菲西
没有想象,这个世界该多可怕呀。
评分其实是关于勇气的阅读。正视创伤,与孤独相处,敢于逃离规定性。
评分保持饥渴,保持一无所知
评分序言就已经说完了本书的内容。后面的展开部分水分太重。特别关于哈克贝利那段,叙述杂乱,分析浅薄,毫无价值与可读性。如果能写文论,就不要和抒情散文混一起。如果散文写得好,装饰点金句也就够了,注水真没劲。
评分深度的书评,真好看!
想象共和国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