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汉斯•贝尔廷 (Hans Nelting)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的艺术史及媒体理论教授。其著作包括《艺术史的终结?》《相似与在场: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史》《隐形的杰作》等。
译者简介:
洪天富 1934年生,北京大学西语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诗人冯至教授。主要译著有《儒教与道教》《歌德谈话录》《亲合力》《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卡夫卡和现代主义》等。
发表于2025-04-14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中,延续了他对“艺术史的终结”这一问题的思考,他认为艺术史没有终结,终结的仅仅是一种线性发展的、结构紧密的艺术史。在对现代艺术的密切关注中,他在1989年与原苏联画家彼得·威贝尔一起创立了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艺术与媒体工作技...
评分 评分艺术的终结同艺术史的终结,是以文本结构和框架建构艺术家图景方式的放弃。而这种对于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活动的想象,尽管某种程度上的确让“往昔复活”。但新艺术史质疑的就是这种叙述方式下,即这种框架下,对于艺术本质的背离。艺术在重审当下,而艺术史却在构建想象,尽...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 年5 月,我获得卡尔斯鲁厄新媒体艺术中心(ZKM)夏季研究基金,受邀参加由汉斯• 贝尔廷在卡尔斯鲁厄组织的为期十天的夏季工作坊。在参与这个工作坊当中,我首次认识汉斯• 贝尔廷教授并接触到他所提出的“全球艺术”的概念。这个概念中深...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 年5 月,我获得卡尔斯鲁厄新媒体艺术中心(ZKM)夏季研究基金,受邀参加由汉斯• 贝尔廷在卡尔斯鲁厄组织的为期十天的夏季工作坊。在参与这个工作坊当中,我首次认识汉斯• 贝尔廷教授并接触到他所提出的“全球艺术”的概念。这个概念中深...
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汉斯•贝尔廷 艺术理论 现代主义 贝尔廷 德国 文化研究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不仅意味着今天的艺术看上去已经截然不同,还意味着我们的艺术话语已转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假设可以确定地说它选择了某个方向的话。
以此为开端,汉斯•贝尔廷在这个千禧年结束之际对艺术和艺术史做了一次精妙的反思,而他所倚赖的基础便是他更早期那部大获成功的《艺术史的终结?》。贝尔廷“以对艺术本质作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创理论而闻名”(《经济学人》),这一次,他审视了今天的艺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被人观看并受到诠释的。他指出,当代艺术已经挣脱了艺术史为它构建的框架,并呼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书写艺术。本书中,他亦毫不费力地在当代热点问题(全球和小众艺术的兴起及其对西方艺术史造成的影响、装置和影像艺术、陷入困境的艺术博物馆体制)和长久以来一直居于艺术史定义核心的老问题(如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之间的界限、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的对立,以及艺术史中现代主义之初创等)之间转换。
通过这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贝尔廷证明了自己依然是今日视觉艺术领域最具独创性且最具争议性的思想家之一。
“贝尔廷以创造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双线故事,手法堪称高超,并通过种种隐喻和意象解释并丰富了他的故事。”
——爱德华•博康,《法兰克福汇报》(德文版书评)
翻译特别拗口,语焉不详到了不知所云的地步,如读天书,远远不如苏伟的译本明白晓畅。所以我怀疑洪天富先生是否读通了原著,或者,对现代主义的历史及当代艺术完全无感?
评分“一种具有内在逻辑且喜欢描述时代风格及其变化的艺术史的主导形象失灵了:一种被理解为享有自治权的艺术史的内在统一性越是崩溃,它就越发化为文化和社会的整个周围的环境。”
评分艺术史终结了吗?旧的以内在逻辑描述艺术的框架式艺术史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多线性艺术史,亦即“破框”。
评分刚开始确实有点担忧,洪天富教授毕竟的专长毕竟不是艺术,不知道会不会有概念误译之类的。读完之后不得不感慨,像我这样爱挑刺儿的读者竟然也没找到什么漏洞。在精准度上,洪先生的译本无可挑剔。今天和Z师谈起,Z师说洪先生查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功课,而且一直非常热衷于谈艺术。老一辈翻译家的态度诚心敬佩。
评分先说题外话,读的时候突然想起之前读福柯在《词与物》中对《宫娥》展开的分析,那种似懂非懂夹带兴奋感究竟是来自哪里,福柯还是委拉斯凯兹的作品?如果答案显得简单的话,这后面究竟有什么问题?至于这本书,偏重与作为学科的“艺术史”,充满洞见,原文应该就是相对晦涩的,对译文保留意见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