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法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作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他曾是一位画家、一位雕塑家,并且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一位诗人。他既没为绘画奋斗,也没为雕塑奋斗,甚至也没为他的诗奋斗过,他之奋斗终身的只是他的建筑。没有其他人比他在建筑革命中奋斗地更加强而有力,因为没有人被如此长时间、如此频繁地被攻击;愤怒之后迸发出来的光荣更是无上地灿烂。较之于一个人,这些光荣更加属于一个建筑师,一个不以此标榜自己的建筑师。在多年来一直使用一个被遗弃的女修道院的走廊做工作室之后,这个硕果累累的伟人终于闭上了双眼。那些发现这个老泳者尸体的人们却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就是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新建筑的救世主,是引领建筑革新的摩西,他为那个动荡而又混乱的世界制宪,为普通的人民提供一个幸福的乌托邦。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了我们现今都已知道的那本也许是自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以来对建筑世界影响最大的著作《走向新建筑》。
发表于2025-04-16
走向新建筑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920年,夏尔-爱德华和他的两个朋友创办了一本叫《新精神》的杂志。除了请了一些当时的“前卫”建筑师和艺术家写零星文章,杂志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他们自己写的,为了让作者显得更多,他们每个人都用多个笔名。这个时候,夏尔-爱德华开始正式用勒•柯布西埃这个笔名。 5年...
评分"We must create the mass production spirit. The spirit of constructing mass-production houses The spirit of living in mass production houses The spirit of conceiving mass production house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book in Modern Architecture. Certa...
评分朗香回来之后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小书,心里的激动难以言喻。 他的思考他的语言,一如他的作品,淡然之下有无限的张力和激情。 字句中他对“平民”(姑且用这个词来表示我想表达的意思吧)的关注和不寻常的尊重,这是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革命”的地方了。然而这又如何呢,...
评分第一次接触《走向新建筑》是我高一的时候,可以说是柯布西耶引导我走向了建筑师的生涯。昨夜又翻开这本书,越读越畅快,一口气读到三点,大呼过瘾。此番有了些个人对建筑的感悟后,读来方才领悟到更内涵的东西。如果说第一次读只是理解了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那这次读更多是...
评分"We must create the mass production spirit. The spirit of constructing mass-production houses The spirit of living in mass production houses The spirit of conceiving mass production house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book in Modern Architecture. Certa...
图书标签: 建筑 柯布西耶 建筑理论 设计 建筑设计 文化 法国 LeCorbusier
《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批量生产精神”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 《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一切。这个时代,一切都以人为本。
“激情能用硬邦邦的石头创造出戏剧来。”
评分难得能读下去的柯布译本!可以感受到近一百年前柯布西耶面对新时代、新技术的热诚,而今他的幽灵笼罩着各个城市,包括上海,有好有坏;只是觉得,只有这一种走向新建筑的思路吗
评分很爱这个疯子,爱他的才华,更爱他的大胆,他永不停止的尝试和实验,已经演变成一种嫉妒。
评分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导的功能主义。热情讴歌现代工业制品的浪漫。对家居原则的指导一节即使在现代也可以参考。历史局限性?并不这么觉得。过于注重功能?大概。但某喜欢。“不搞(新)建筑就要革命。”",人人住得起的批量生产的住宅,比起从前的住宅要健康不知多少倍,从陪伴我们一生的劳动工具是美好的这一角度来看,这种住宅是健康的(也是合乎道德的)和美好的。”——但可惜的是,直到现在,市场还是存在划分,大概只有到由硅基生物取代人类进行分配实践时,才能完全实现柯布西耶的工具化梦想吧。艺术当然要服务大众。建筑也一样。柯布西耶不是不讲艺术。而是强调序列的美感。“通过使用未经加工的材料、从或多或少地带着功利性的情况出发,你建立了某种能够唤起我的情感的关系。这就是建筑。” 呵,这段本身就很美。
评分应该是译自英文版也没注明年份。加了一些图也不知道出处。显得很不用心。话说后来的建筑家里勉强有柯布这等野心与魄力的也就库哈斯了吧。
走向新建筑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