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默,建筑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所前所长。
主要著述:《中国建筑艺术史》(此书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
《天竺建筑行纪》、《营造之道:古代建筑》
发表于2024-11-07
建筑的意境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比预想要好读的一本扫盲书,走过很多地方的朋友可以看看,看看路过的风景是不是有错过的视角;希望能到各处走走的朋友就更可以买回家翻一翻啦。 全书通过中西方建筑的比较来开展,从建筑倒入,浅谈历史文化,再转回建筑形式风格中,相当有意思。 涉及话题全面:先后说了建筑材...
评分其实从来都不懂得建筑,一幢大楼,一座宅院,一个人被人们顶礼膜拜的建筑风格,对于我来说,不过是砖石木料的结构品,从来不懂得欣赏。 这一本书却开启了我那无知的意识的窗口,它带着我走遍世界各个著名的建筑,带着我走过建筑的历史长河,从内部的精良到整体的磅礴,建筑是艺...
评分对不同尺度的中西方建筑作了对比研究。从建筑的形体与内部空间,再到外部空间,之后是对东西方园林和城市规划的对比研究。层次感很强,结构很清晰。 作为一名建筑方面零基础的入门者,我很喜欢作者对建筑背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挖掘。还有就是第二章,帮我捋顺了西方建筑的发展历...
评分对不同尺度的中西方建筑作了对比研究。从建筑的形体与内部空间,再到外部空间,之后是对东西方园林和城市规划的对比研究。层次感很强,结构很清晰。 作为一名建筑方面零基础的入门者,我很喜欢作者对建筑背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挖掘。还有就是第二章,帮我捋顺了西方建筑的发展历...
评分好久没有写笔记了。乎。 这本书是一章中国,一章西方。从结构,单体,到群体,外部空间,再到园林做了各方面的对比。最后对当代到现代这样的路做了总结。 首先。我觉得我收获还是很大的。 一方面,了解了下中国古建筑的起承转合的意念。第二个是对于现在所上的外国建筑史,有些...
图书标签: 建筑 文化 随笔 萧默 艺术 中国 杂书 建築理论
这是一本关于建筑艺术欣赏的随笔集。
本书是建筑史家萧默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随笔,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书稿通过文化解读建筑,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找到了文化的脚注。
同时还比较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大相径庭的审美意趣,揭示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默默觉得本书有以偏概全之嫌,没有注释简直是噩梦。而且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不同于中国建筑理念的都不好,动辄说“成就相对有限”。。装帧是不错啦,排版有点奇怪,页面边缘很窄,图片印刷太模糊,图片上的小字很难看得清。
评分不愧是老学者,作者对传统建筑文化研究的功底还是很强的,中建史、外建史两门课程是学生时代读的,过了这么多年,又看这门书,对于当年的知识又进行了一次巩固,而且对中外建筑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其背后的渊源。
评分不错的入门读物。只是有些怀疑作者是不是在作中西方比较时带有一点倾向性?
评分作者是梁思成的学生。 世界有七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只有中国(泛东亚)、西方和伊斯兰还有更深远的影响。沿此脉络,就构成了本书的结构。“礼辨异”,内部强调体制的等级差别;“乐统同”,外部强调社会的统一协同。从《考工记》中的“王城图”到今天的紫禁城,从历代帝都到地方城市,乃至韩国的景福宫、日本的京都、越南的紫禁城,几乎都延续着这样的基调。美国建筑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和“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之西方几何塑形有所不同的是,东方更侧重于“虽由人造,宛若天开”之内在意蕴的营造——即使有时烬灭了,纵有惋惜不尽的地方,不过是将一切还给天,让一切回归自然,寄托总在山水之外的某个地方。所以,现在徜徉异国去看建筑,看的是人力,看的是人努力的痕迹——所谓神迹。
评分他以建筑艺术展现出来的面貌为引,在前两章中首先切入结构、形体和内部空间等涉及建筑本体性的核心问题,结合具体实例,对分别显示在建筑单体形象差异上的中西建筑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在他的视野中,“木结构”和“石结构”作为中西建筑的一般分野,一方面显示了材料本性对建筑结构、形体、体量及内部围合空间的决定性,即如中国殿堂开间扁方而西方教堂开间狭高的比例特性都是木石材性的使然;一方面则显示了在材料选择以及相应建筑制式保持的持续性之下,起着最终作用的文化底蕴。对于后者,萧默认为,西方向往永恒的神性,但凡重要的建筑都以石质求其现实可视的不朽;而神学观念淡薄的中国人,则更重视内在精神的不朽而无意求建筑等“身外之物”的永恒。中西建筑或择木或采石的不同本位性,根本地体现着文化的差异性。
建筑的意境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