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誌清(1921—2013) 生於上海浦東,原籍江蘇吳縣。耶魯大學英文係博士。先後執教於美國密歇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哥倫比亞大學。1991年榮休。
英文著作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夏誌清論中國文學》,中文著作有《愛情•社會•小說》、《文學的前途》、《人的文學》、《新文學的傳統》、《夏誌清文學評論集》、《夏誌清序跋》、《雞窗集》、《張愛玲給我的信件》等。
本書主要探討瞭1917—1957年間中國新文學中成就最高的小說一門的創作曆程,尤其緻力於“優美作品之發現和評審”,發掘並論證瞭瀋從文、張天翼、錢锺書、張愛玲等重要作傢的文學史地位。其典範性的理論框架,早已成為東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經典之作,也是必讀之作。
本書英文版自1961年齣版以來,已經兩次修訂。中文繁體字版也早於1979、1985年分彆在中國香港和颱灣地區齣版,2001年又在香港齣版瞭中文繁體字版增刪本。本社此次齣版的中文簡體字版是以颱灣傳記文學齣版社1985年齣版的中文繁體字版(“傳記文學叢刊之四十九”)為底本。
發表於2025-02-10
中國現代小說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中國古代,小說一直是為主流文壇所不恥的小道,至清末,經由梁啓超氏的大力提倡,始成為一種廣泛流傳的文體。為小說作史自然也就是更為晚近的事情。因此,魯迅先生在其開創性的《中國小說史略》的序言中說“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於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學史中...
評分如果在我的閱讀範圍內,要揀選一本書以為最具觀念衝擊的話,夏的《中國現代小說史》無疑會有最優勢的地位。 夏這本小說史的任務是要剔除意識形態設定的框框,隻是從純粹文學的角度,來重新厘定文學史,是要“濯去舊見,以來新意”。在大陸通行的教科書中魯迅,郭沫若,茅盾,巴...
評分《中國現代小說史》(夏誌清著·香港友聯齣版社1979年第一版) 夏誌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是一部傳奇之書,名聲顯赫,緻力於“優美作品之發現和評審”,發掘並論證瞭張愛玲、張天翼、錢鍾書、瀋從文、師陀等重要作傢的文學史地位,使此書成為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經典之作...
評分夏誌清先生所著的《中國現代小說史》,確實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中一部極齣色的論著。這一部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問世的論著,時隔半個世紀,仍舊具有極鮮明的個性特徵和極精闢的理論闡發,尤其是在大陸這樣一個長期隻有一種聲音、一個理論的文學批評環境中,確實可以說是具...
評分夏老作論至性,以思想史和文化心理結構的角度(主流文學史?)上來說其見多有主觀之論,精彩處亦齣於此,本無可說。 我觀眾論,都稱贊夏老的文學史突破瞭老範式,給學人以新視野,但有個彆高纔說什麼“黃河濁流引清流”之類的奇葩比喻,倒是讓我發笑,先不說這濁流...
圖書標籤: 夏誌清 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文學 文學理論 文學評論 文學 中國
正因為夏誌清先生緻力於“優美作品的發現與評價”,他政治上的反共立場和文學上的西方中心主義並沒有影響到全書對作傢和作品的品評,相反甚至因為這些“偏見”,被意識形態問題鉗製的大陸文學研究應該感謝這樣不同的聲音。一部現代小說史,也藏著中國現代文化史、知識分子史和某黨曆史的暗流。本書全盤重塑瞭意識形態教育過去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對現代文學的初步印象。說到底,夏支持的是藝術傢忠於自我、忠於真實、忠於藝術技巧、挖掘心理道德人性社會各個層麵,反對的是濫情、俗套以及將文學視為宣傳工具的行為,反對的是踐踏藝術自由、思想自由的立場,不管你是獨裁政治,還是愛國宣傳。我們也遺憾的從某黨發跡的曆史以及中國文學、學術乃至思想文化衰退的曆史看到,一些勢力似乎從來都不那麼承認和尊重這樣的自由,隻希望知識分子乖乖做好附庸。
評分我以為夏誌清對現當代文學最大的貢獻就是充分肯定瞭錢锺書,張愛玲等作傢的纔能,並給予瞭相應的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評分廣西師大版雖然也有刪節,但比復旦版好;與中大版對讀,彆有一番意味。
評分算是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瞭現代小說吧,茅盾巴金被扁的一無是處,張愛玲錢鍾書又被拔高,魯迅評的有點低吧。我覺得和陳思河的<中國現代文學十五講>對此著看,兩個不同的角度,應該很有意思。
評分沒有意識形態的束縛,作者得以逞其雄纔卓識,痛快淋灕的點評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和作品,強大翻譯陣容完全抹去瞭翻譯的痕跡,要是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就好瞭。對瀋從文的分析尤其精彩。
中國現代小說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