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剋•巴爾贊(Jacques Barzun)
--------------------------------
◎美國“國寶級曆史學傢”
◎50年來罕見登上《時代》周刊封麵的思想傢
◎獲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榮譽軍團勛章
◎2003年,獲小布什頒授的“總統自由勛章”
◎2010年,獲奧巴馬頒授的“國傢人文勛章”
--------------------------------
美國著名史學大師,文化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07年生於法國,1920年隨父抵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曆史與法律。畢業後即留校執教,曆任塞思•洛曆史學教授、教務長和院長。他是英國皇傢藝術學會會員,並且曾兩度擔任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主席。他一生緻力於通過推行大學“通識教育”把歐洲的博雅文化傳統引入美國,對推動美國現代的“通識教育”貢獻極大。
巴爾贊在眾多領域堪稱權威,一生齣版30餘部著作,涉獵的內容包括曆史學、哲學、科學、文學、音樂、藝術;他曾兩度榮獲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批評傢金奬,被贊譽為“最後的文藝復興人”。
巴爾贊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學院知識分子。他積極參與美國的公共知識生活,長期為《哈潑斯》《新共和》等眾多權威雜誌撰稿,是西方公認的“最值得珍惜的知識分子”。直至今天,他對文化、思想、藝術、社會的諸多思考,仍起著深遠而不可替代的影響。
2012年,巴爾贊在美國得剋薩斯州去世,享年104歲。全世界各大媒體紛紛發錶消息和評論,競相發掘他留給後人的無盡精神遺産。
編輯推薦:
★在一個文化潰敗的時代,如何延續偉大的人文主義傳統?
★“最後的人文主義者”、史學大師雅剋•巴爾贊,凝結一生思索,將他對時代和文化的洞悉囑托後世。
★史詩巨著《從黎明到衰落》之後,美國國寶級曆史學傢雅剋•巴爾贊最具代錶性的力作,凝結畢生閱曆、膽識、想象、智慧而成的文化卓見。
★唐德剛、餘英時、夏誌清、李歐梵、甘陽、張閎等重要華人學者一緻推崇。
終於,讓我們感到慰藉的是:隻要人類存在,文明及其所有成果都會以萌芽的狀態存在。文明並不能等同於“我們”的文明。重建國傢和文化,無論是現在還是其他任何時候,都是我們的本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比渴望和悲嘆更有吸引力。
——雅剋•巴爾贊
--------------------------------------------------------------------------
內容簡介:
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文化的真正價值?文化繁榮的源泉何在?現代文化正遭受哪些緻命的威脅?
在這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中,史學大師雅剋·巴爾贊基於畢生的思考對此作齣瞭振聾發聵的論述。他指齣,文藝復興以來的現代文化正在衰落之中。1500年之後,人類曆史上最光輝的一頁,或將成為過去。
從人文到藝術,從曆史到哲學,巴爾贊全麵考察瞭現代文化的衰頹跡象:在專業化的支配下,人文學科被學術研究侵蝕,喪失瞭其人文氣質,淪為純粹技術性的分析;文化被委托給專傢,成為謀生手段,成為文化産業的組成部分,不再是大眾完善自己精神的財富;藝術成為功利性的收藏活動,人們沒有對藝術的真正理解,卻為其瘋狂飆升的價格而蠢蠢欲動;知識則轉變可隨時檢索的信息洪流,人們專注於占有事實而不是領悟語境或者意義……
將來,是新黑暗時代的到臨,或者是新的理想、新的文化的創生?巴爾贊並沒有售賣廉價的預言,而是努力讓我們重新理解現代人和現代文化的境況。他堅信通過迴顧過去500年“偉大卓絕的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失敗”,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過去,並且用它來創造一個新的現在”。
巴爾贊曾自稱為一個“快樂的悲觀主義者”。確實,在這些黯淡的語言之下,卻飽含瞭熾熱的激情和強大的生命力。
清晰的判斷、深邃的洞察,還有必不可少的典雅文字,讓《我們應有的文化》成為雅剋·巴爾贊這位“風趣、博學、大膽的人文主義者”的文化宣言,更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對於任何希望理解文化或者對現有文化感到失望的讀者而言,《我們應有的文化》無疑是必讀之選。
--------------------------------------------------------------------------
媒體評論:
巴爾贊不滿足於譴責黑暗,他還不知疲倦地支持“文藝以及求真能夠獲得自由”這一信念。
——托馬斯·文奇蓋拉(Thomas Vinciguerra,哥倫比亞大學曆史教授)
巴爾贊的文化研究和廣博興趣是無可匹敵的。就像其曆史傑作《從黎明到衰落》中介紹的狄德羅一樣,他對人類思想所觸及的幾乎任何領域都有所涉獵,瞭解最新的研究發展狀況,能做齣中肯在行的評論。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這本書思想豐饒,啓人深思,充滿大量鮮為人知卻又息息相關的細節。對評論者而言,很難對它做齣恰如其分的評價。《我們應有的文化》能解答你的所有疑問,甚至包括那些你未曾想到並提齣的問題。而且,所有這些都以一種獨特的敘述風格呈現齣來,循循善誘而非信口開河,簡潔明晰而非索然無味,溫和開放而非狂妄獨斷。
——《美國觀察者》(The American Spectator)
巴爾贊支持對文化藝術的智性直觀和自發創造,反對對藝術傢的盲目崇拜和美化吹捧,反對對語言的輕率侵蝕……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巴爾贊的精巧散文……頌揚瞭法國哲學傢帕斯卡所說的“敏感性精神”——麵對文化時心靈的直覺或敏感。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發表於2025-02-02
我們應有的文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有個朋友,一直在以“學術研究”為目的,搜集網上各種公開課資源,並以廢寢忘食之狀態精研之。最近的課題是《史記》。一日我問他,既然在研究《史記》,“那原典,你拜讀過幾遍瞭呢?” 得到迴答後,我纔知道我的問題有多不閤時宜。 “那書那麼多本,又是古文,誰讀得來...
評分我有個朋友,一直在以“學術研究”為目的,搜集網上各種公開課資源,並以廢寢忘食之狀態精研之。最近的課題是《史記》。一日我問他,既然在研究《史記》,“那原典,你拜讀過幾遍瞭呢?” 得到迴答後,我纔知道我的問題有多不閤時宜。 “那書那麼多本,又是古文,誰讀得來...
評分我有個朋友,一直在以“學術研究”為目的,搜集網上各種公開課資源,並以廢寢忘食之狀態精研之。最近的課題是《史記》。一日我問他,既然在研究《史記》,“那原典,你拜讀過幾遍瞭呢?” 得到迴答後,我纔知道我的問題有多不閤時宜。 “那書那麼多本,又是古文,誰讀得來...
評分整理 | 韆尋 美 | 阿油 文本梳理(李玥彤) 第一篇文章“文化:高雅與枯燥”對本書內容的展開具有引領意義。對於“文化”,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與理解。所以文章開篇便對作者所使用的“文化”一詞做齣瞭界定:“錶示智性和精神産生的傳統事物,錶示思維所形成的興趣和能力,錶...
評分談論拙劣的作品,影響評論者的人品。 上一篇寫瞭關於羅曼蒂剋消亡「屎」的文章,結果公眾號一群粉絲過來為程耳捍衛尊嚴。我意識到我錯瞭,我不該談論羅曼蒂剋消亡「屎」這種形式>內容的拙劣電影。 看看單讀app上程耳同名小說的文本,再來看看他的電影,他適閤寫短篇,但電影本...
圖書標籤: 文化 雅剋·巴爾贊 人文 曆史 社會學 美國 文化史 社會科學
思想應該是不錯的,但翻譯真的很爛瞭,大概是機翻級彆,很多時候前後矛盾或者主語不明,不知道作者究竟要錶達的是什麼。補充:看瞭浙大版的以後,更覺得這本令人智熄瞭,明明差距那麼大,為什麼評分卻差不多。
評分14103.文章不比我年輕,寫到的東西好像大體無變化。
評分題目翻譯的有問題。作者觀點犀利,也有道理,我看有些枯燥無聊的“人文學科學術文章”時就在想,除去謀生它們的意義何在,但是想到它們的作者寫的時候努力的搜集材料,穿鑿附會,把簡單的愉悅變得枯燥又復雜,真是很辛苦呀!難道他們熱愛那樣的工作嗎?也很無奈啊,麵對這個時代。
評分上乘的曆史著作是文學的組成部分。哲學傢們如今已經不再為有纔智的讀者寫作,而是麵嚮自己的專業同行。幾何學頭腦是無法分析和把握文化對象的。偉大藝術品提供……一種延長的技巧激勵。
評分深刻
我們應有的文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