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皮埃爾∙ 博德(Jean-Pierre Baud),1943年生,1971年取得巴黎第十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72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學講師,1999年起任巴黎第十大學法製史教授。主要著作有《煉金術審判》(Le Procès de l'Alchimie,Strasbourg Cerdic- Publications, 1983),該書從法製史的角度考察煉金術,以此闡明中世紀的學術秩序;《生與死的法律——生命倫理的考古學》(Le droit de vie et de mort. Archéologie de la bioéthique, Aubier 2001),生命科學的急速發展大有動搖歐洲文明的根基之勢,該書對此狀況做瞭深入的曆史分析。
《手的失竊案——肉體的法製史》作為法製史的權威經典作品,其成功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其高度的學術水平和理論深度,更在於它具有遠超一般學術著作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作者為瞭讓普通讀者也能通過閱讀理解法製史的核心曆史課題,假設瞭一個法律案例:“手的失竊案”。當人的手離開瞭人體以後,會發生怎樣的法律問題?離開瞭身體的那部分東西究竟算什麼?而且它又屬於誰?本書在對爭奪他人身上切除的手臂這一虛擬故事進行思考的過程中,不僅對該看法的曆史進程進行瞭梳理,並對圍繞肉體的法學理論展開瞭全新的探究。本書觀點新穎,敘述有趣,是名副其實的“學術暢銷書”,已譯成意大利語(2003年)、日語(2004年)。本書自問世後廣受歡迎,成為瞭真正意義上的“讓普通人都看得懂並覺得有趣的法製史圖書”。
發表於2024-12-22
手的失竊案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法學 法律 法理學 哲學 社會學 曆史 法國 身體
人身體的構成與人身分離後是否還屬於此人的一個思辨~
評分雖然對最後作者提齣的修正方案有些微詞,但還是不得不摺服於作者的博學與創新。從肉體的雙重性分析瞭羅馬式禮儀下法律非肉身化的形成(法律人格的創造),及隨後肉體的法製史(教會法時代肉體對法律的入侵,教會法吸納法律非肉身化,最終拿破侖民法典確立的法律非肉身化,工業社會民法學傢不得不正視肉體的現實的尷尬),對當下生命科學發展使民法典呈現齣漏洞還頗有啓發意義。
評分有意思。怎麼定義屍體?屍體是物,屍體是聖物。法學傢操控人格和物體。有意思。
評分不懂法學,瞎看。並不是福柯那種懲罰史,而是民法範疇內的肉體觀。一路從羅馬式禮儀,教會法,說到當代法國民法典。關鍵部分就是人與物的劃分,早先民法造齣抽象人格,肉體的現實被排除齣去,交給宗教和醫學,而現在新的法律事實齣現,民法必須來承認肉身瞭。可能法國人的繞,或者是翻譯的鍋,論證邏輯非常閃爍。開始以為要如何堅持邏輯一貫性呢,最後給齣的解決方案並不意外,承認是物,但又不能成為商品。好在主綫之外的部分有些啓發。
評分沒完全看懂,不過作為法哲學的思維遊戲還有點意思
手的失竊案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