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发表于2024-11-21
帝国的终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帝国的终结》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有点像一篇论文,全书以论析为主,叙事为辅,深入剖析了帝国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之原因。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轴心,以作者对人心和人性的理解为根据,层层扒光了帝国制度的外衣,向读者揭示了其产生和灭亡的必然性。并且在全书的...
评分历史本身就是需要不断的解读,历史的真相没有办法全部还原,只有不断去考证。就像卡尔说的:“历史不过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这也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以及论证。 以前喜欢听易中天品三国,偶然在机场买了他的《帝国...
评分对于易中天的书,我一直是挺喜欢的(但也觉得没写点啥的必要)。总能让我想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不抽象的看待历史人物。把他们当一个个真正存在过的人来看待。当然,还没达到鲁迅说的“按最可能的人性”来写(没查书,差不多这个意思)。 一直以来,也把易中天更当成一个非...
评分读完《帝国的惆怅》,就顺带着看了《帝国的终结》,这两本书其实内容有部分重复,尤其是涉及到帝国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缺陷的文字。 值得重点阅读的是最后两章,“内在矛盾”与“共和之路”。帝国的产权问题导致了固有的制度无法通过改革使之重新充满生命力。比起产...
评分WHY NOT US? WHY NOT NOW? 这是一句常见于赛场的标语。中国学者谈民主,说来说去无非也是这两个问题。 为什么民主制度没有在中国自发形成,为什么我们专制了那么多年,到底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实行民主,吾尝终日而思矣,读了易中天《帝国的终结》,发现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图书标签: 历史 易中天 政治 中国历史 帝国与共和 政治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
易中天剖析帝国的自杀之路:“历史其实是有大限的。大限一至,机会全无。”
《帝国的终结》(2014增订版)是易中天教授最看重的作品。本书以辛辣幽默的笔调,生动详实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制度背后的政界博弈、权力角逐,抽丝剥茧、入木三分。读者可以从既严谨又恣意的文字中,感受易中天教授的学者魅力,习得来自古人的智慧和谋略。
“帝国是自己把自己杀死的。帝国制度被废除后,我们民族并没有立即走向共和,而是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要反省的还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与命运。当然,事情还得从大秦帝国的建立说起。”
大秦帝国诞生,中国进入权力社会。
大清王朝倒下,帝国制度退出舞台。
帝国看似强悍,实则脆弱。
它既会因内忧外患而灭亡,也会因繁荣富强而腐朽。
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
两千一百三十二年间,这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是怎样导致了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树志
第二次读这本书了,易中天在此方面的看法好过于其对于三国的
评分易老师前大半部分对帝国的剖析十分精彩,从帝国体制的的起源、发展作为论述的起点、至帝国的特性、特征,再说到帝国的弊病和害处,最后推出帝国体制的最终命运。可以说,整个脉络很清晰,也补充了不少知识。美中不足的是易老师最后关于共和的叙述和论证却有些草草了事、虎头蛇尾的感觉。如果对帝国体制的分析是为了引出最后对共和的叙述和倡议的话,显然不足。但作为名为《帝国的终结》一书,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了。
评分有独见,有意思,还很深刻,果然是老易
评分第二次读这本书了,易中天在此方面的看法好过于其对于三国的
评分后面写得比前面好。最后一篇读钱穆的附录可以看作本书的大纲。
帝国的终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