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
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年)、《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年)、《死火重温》(2000年)等。
发表于2025-02-24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从福柯的“话语结构”的角度分析作为知识的帝国观念和民族—国家观念在特定的支配关系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特定的空间地理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这一题旨出发,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所处理的问题既是如何理...
评分汪晖这个书是近二十年左右最重要的一本书,篇幅很大,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涵盖的几乎是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他在每一个部分的进入都有很多他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觉得可能牵涉到两个语境,一个就是当代语境,就是处在当代二十年左右的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变迁当中,汪晖自己的一...
评分汪晖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卷帙浩繁,内容十分复杂。首卷围绕“理”与“物”的关系这一个中心命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天理”主题;次卷转向“帝国/国家”问题,先证明它们是西方(包括日本)在分析中国时使用的主导性的现代二元对立概念,再论证它们对理解清朝和...
评分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这是原作The Future of the Past: On Wang Hui's Rise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发表于New Left Review第62期,2010年3-4月号)的中文译稿。 自90年代以来,汪晖一直是一位在中国知识界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的学者。他于1997年发表《当代...
评分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这是原作The Future of the Past: On Wang Hui's Rise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发表于New Left Review第62期,2010年3-4月号)的中文译稿。 自90年代以来,汪晖一直是一位在中国知识界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的学者。他于1997年发表《当代...
图书标签: 思想史 汪晖 中国 现代中国 政治学 文化研究 历史 政治哲学
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思想领域最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力作。全书集中在两个反思式的问题上: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的现代?作者选取思想史的角度展开论述:从有关中国的历史叙事的分析出发讨论第一个问题,围绕着天理世界观和公理世界观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第二个问题。
思想史的写作,汪晖并没有从古至今的描述一个中国思想史。而是以宏大的与细致的史料叙述了现代中国思想的来源与可能的发展。封建与郡县,帝国与国家,天理与公理。现代中国思想的建构与来源,脉络清晰,宏大叙事,是有思考的著作。
评分汪晖这一套四卷本可谓是宏大叙事,在现代性视角下囊括诸多问题,我在一个月内、课业紧逼的情况下读完上卷两本(下卷两本有空再读把)。做个评价吧,他站在帝国—国家叙事结构探索“中国”含义,陈述这个词的在历史想象中的复杂性。而另一面又在对这种叙事结构的批判,尤其在清代-近代以来,这种二元结构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复杂局面。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在导言,它梳理了国内外很多现代性、中国研究,具有十分大的价值。另,本书文笔上可能因时代、长期写作、后期编稿等原因,会有些微病句,或不通顺的语句。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还是挺高的。
评分只读了下册\作者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的判断,拿来解释和批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这种解释,中国也就进入了世界思想史,与战争中的欧洲共享了同一套问题?
评分汪晖先生的这本书规模宏大,他自己的野心也很大。这是一部吃力不讨好的著作,任何相关的专家都能提出源于自身专业的质疑,但是不得不说,汪晖先生很多地方处理得很好。 也许是因为是文学研究出身,史料的引用论证较少,多是对二手研究资料的评判。 看书时也看见了一些引用不规范的地方,但正如汪晖先生所说,完成这本书后,已经没有什么精力去做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了。
评分有老师曾不止一次推荐他和李泽厚。在这以前读了金观涛和葛兆光,当然还稍稍涉猎了韦政通。金观涛“超稳定”的逻辑自洽,李泽厚的精美的语言表达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汪晖在气魄上不输二位,“礼仪中国的观念与帝国”一章尤为出彩。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