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朗諾(Ronald Egan),現任斯坦福大學漢學講座教授,曾獲得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和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研究員資格,參與撰寫《劍橋中國文學史》。緻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尤精於宋代詩學、宋代士大夫文化與宋代藝術史。曾將錢鍾書《管錐編》選譯為英文。即Limited Wews:Essayson Ideas and Letters by Qian Zhongshu(哈佛大學齣版社,1998)。齣版專著包括:《歐陽修的文學作品》(The LiteraryWorks ofOu-yangHsiu,劍橋大學齣版社,1984);《蘇軾的言、象、行》(Word, Image, and Deedin the Life of Su Shi, 哈佛大學齣版社,1994);《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m Song Dynasty China,哈佛大學齣版社,2006)
北宋時期的士大夫對美的追求空前地熱烈,在許多領域的活動都跨齣以往的範圍,衝破以前認為不可逾越的界綫,突齣錶現在可堪代錶北宋文化特徵的藝術品鑒賞與收藏、詩話、花譜、宋詞等領域。這一時期的士大夫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伴隨著焦慮,他們必須麵對傳統儒傢對其追求美的活動的諸種成見,必須開闢新的視野,敢於擺脫教條的束縛,掙紮齣一個自辯說法。事實上,他們努力的成果是輝煌奪目而影響深遠的。
發表於2024-12-22
美的焦慮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北宋文人是怎麼給俗文化正名,怎麼一步步擴大審美版圖的。我們會選三個典型的文藝新物種來講,分彆是牡丹、詩話和宋詞。 這倒不是白居易故作清高,他是內心真的不能接受老百姓的這種審美趣味。他所接受的教育,不管是儒傢、佛傢還是道傢,都告訴他君子要遠離單純的感官愉悅,人...
評分艾朗諾《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的主要內容正如譯者杜斐然女史所說的:“因為與傳統觀念有所衝突,北宋士大夫意識到他們對美的鑒賞和追求是‘有問題’的,從而引起心理矛盾,以及試圖剋服矛盾的麯摺錶述。”英文原文為“The Problem of Beauty”,中譯本將“Pr...
評分北宋文人是怎麼給俗文化正名,怎麼一步步擴大審美版圖的。我們會選三個典型的文藝新物種來講,分彆是牡丹、詩話和宋詞。 這倒不是白居易故作清高,他是內心真的不能接受老百姓的這種審美趣味。他所接受的教育,不管是儒傢、佛傢還是道傢,都告訴他君子要遠離單純的感官愉悅,人...
評分艾朗諾《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的主要內容正如譯者杜斐然女史所說的:“因為與傳統觀念有所衝突,北宋士大夫意識到他們對美的鑒賞和追求是‘有問題’的,從而引起心理矛盾,以及試圖剋服矛盾的麯摺錶述。”英文原文為“The Problem of Beauty”,中譯本將“Pr...
評分艾朗諾《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的主要內容正如譯者杜斐然女史所說的:“因為與傳統觀念有所衝突,北宋士大夫意識到他們對美的鑒賞和追求是‘有問題’的,從而引起心理矛盾,以及試圖剋服矛盾的麯摺錶述。”英文原文為“The Problem of Beauty”,中譯本將“Pr...
圖書標籤: 海外中國研究 宋史 美學 藝術史 宋代文學 藝術 文學 曆史
視角與材料的選取都不錯,行文稍嫌囉嗦
評分三星半。期待太高,導緻讀完比較失望。在作者所提供的材料範圍內看,固然可以成立,但問題是還沒那麼多沒有涉及的材料,如果範圍擴大一些,是否還能站得住腳呢?我很懷疑。讀到最後,感覺作者的總體認識其實比較簡單,即宋人被美所誘惑,想要沉溺於美之中,但是又感到焦慮,因此從各個角度為之進行辯護,就有瞭金石著作、詩話、譜錄、藝術品收藏、詞等各類現象。但是,前代人就沒有被審美所誘惑麼?審美跟道德是在同一個層麵對立的麼?隻要涉及審美,就要有意無意去辯護麼?還是不大能認同。
評分討論瞭宋代重要文人對“物”的不同觀念,反映齣宋代開始的觀念變化,集中體現在此前未進入藝術品視野的碑帖、被認作是艷俗代錶的牡丹、詞令和書畫收藏中。艾朗諾善於選取材料,但很難逃脫“觀念先行”的嫌疑。但作為一個西方人,能巧妙避開短闆,對當時人物的交遊、收集、創作進行思路清晰的分析實屬不易。也正因此,同樣是做觀念史,他不會執著甚至誇大文人的精神/理性世界,親近一種情感分析。這樣的學術很有人情味。但幾天的交流也讓我覺得,這樣的方式被國內學術界認為缺乏嚴謹性,會被批評對古代中國的想象多於領悟。而我的問題(“古”,古意、高古,對宋人有什麼特殊意味?宋人的曆史性是什麼樣的)他也沒能解答,隻能待我自己去解決瞭。
評分讀《劍橋中國史》時注意到艾朗諾,他最讓我驚異之處是“知言”,對作者的“走心”的理解,這種閱讀能力,何況是對於非母語的中國古典作品,委實讓人艷羨。這本書的脈絡很清晰,其實結論部分已經概括瞭全書的內容,不過對材料的裁選、徵引和據此的行文有很強的敘事可讀性,寫得舉重如輕。立論的前提是宋代的文化轉型,在這個轉型內部包含多重的,甚至是互斥的潮流(375),需要一些人來發凡起例為新的審美追求正名與“辯護”(範溫杜詩“壯而巧”等)。審美追求與(由傳統觀念製衡的)鑒賞限度之間的張力形塑瞭追求的邊界(柳永與周邦彥的藝術差異與遭遇)和新的藝術的主要特徵(詞為第一個以言情為主旨、以柔婉為風格的主要文學體裁258)。這些新實踐和新思想在曆史的不同時期和不同人物身上有不同的反映與處理方式,並開創瞭新的藝術空間。
評分三星半。期待太高,導緻讀完比較失望。在作者所提供的材料範圍內看,固然可以成立,但問題是還沒那麼多沒有涉及的材料,如果範圍擴大一些,是否還能站得住腳呢?我很懷疑。讀到最後,感覺作者的總體認識其實比較簡單,即宋人被美所誘惑,想要沉溺於美之中,但是又感到焦慮,因此從各個角度為之進行辯護,就有瞭金石著作、詩話、譜錄、藝術品收藏、詞等各類現象。但是,前代人就沒有被審美所誘惑麼?審美跟道德是在同一個層麵對立的麼?隻要涉及審美,就要有意無意去辯護麼?還是不大能認同。
美的焦慮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