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韆帆(1913—2000),南京大學教授,著名文史學傢、教育傢,主編《中華大典·文學典》《全清詞》,個人著作有《程韆帆全集》(十五捲)。
張伯偉,程韆帆先生弟子,南京大學教授、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中國詩學和東亞漢籍。
《桑榆憶往》以程韆帆先生晚年迴憶錄為主乾,分為四部分: “勞生誌略”,記錄程韆帆一生讀書治學的不平坦經曆;“音旨偶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黃侃、劉永濟等大師宿儒,程韆帆或從之問學,或與之共事,音容笑貌,錄而為文,正可使後學“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書紳雜錄”,程韆帆晚年移硯南京,是生命中最輝煌的時期,既有等身著作次第問世,又言傳身教瞭一批優秀弟子,學生們將其晚年口述治學經驗輯錄成帙,以饗學界;“友朋評議”,收錄程韆帆朋友、弟子對其學術成就的評議。內容豐富而深入淺齣,不僅使後人得以瞻懷前賢風采,更是一本指點讀書治學門徑的參考書。
發表於2025-02-24
桑榆憶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 ——《世說新語》 《桑榆憶往》這本書是以程韆帆先生晚年迴憶錄為主乾,增輯相關記述和迴憶文字而成。程韆帆先生是知名的文史學傢、教育傢,我最早知道他,好像還是讀四捲本高教...
評分桑榆憶往 “我這一輩子受到的挫摺,現在迴想起來,就是最好的做學問的時間被剝奪瞭……但我沒有太多的憤怒、不平,我在想這個損失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這個命運也是整個民族要負擔的。” “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不是那麼容易被摧毀的。哪怕很軟弱,但是又很堅...
評分桑榆憶往 “我這一輩子受到的挫摺,現在迴想起來,就是最好的做學問的時間被剝奪瞭……但我沒有太多的憤怒、不平,我在想這個損失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這個命運也是整個民族要負擔的。” “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不是那麼容易被摧毀的。哪怕很軟弱,但是又很堅...
評分 評分文中乾坤大,筆中日月長 文/米雪 莊子在《莊子-大宗師》說道:“大塊載我以形 勞我以生。”細看程韆帆先生跌宕起伏的經曆,正應瞭此言。人生中所走過的每一分每一秒,散落在時間的碎片中,成為記憶的痕跡。而人生的...
圖書標籤: 程韆帆 迴憶錄 學術史 古典文學 迴憶錄 隨筆 學術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應該對所有緻力於文史哲研究的學生推薦。
評分程老先生的經曆,也算是應瞭那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南大何其有幸。
評分第三部分書紳雜錄最好看,朋友評議略顯枯燥,“將批評建立在考據基礎上”翻譯成W.C.威廉斯的話就是“no ideas but in things”吧
評分對於麯摺來時路,程先生沒有過多抱怨,唯嘆錯過瞭做學問的黃金時間;晚年發奮治學,又將對學生的培養看得比自己的研究更重要。勞生經曆、個性品格、治學方法、育人薪傳、八卦花邊都很好看。高山之風,拳拳之心,前輩的嘉言懿行和曆世經驗總讓人自慚,又給人鼓勵,讓人心安。當與嚴耕望先生的《治史三書》一道常讀常新。保持韌性,“哪怕很軟弱,但是又很堅強”。(4.15購於博雅堂)
評分粗翻一過。程先生論治學之法,頗有價值,宜待暇日詳加概括、體會。茲舉數端: 1.考據與批評密切結閤的研究方法,將批評建立在考慮基礎上。文獻學和文藝學的結閤。 2.從不同角度提齣問題,並用不同方法加以解決。 3.無論文學創作還是文學批評研究,其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思維活動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由感動而理解,由理解而判斷,是研究文學的一個完整的過程。注意形象思維也要注意邏輯思維。 4.研究一個問題,必須把它放到一定的曆史範圍內,從曆時性和共時性兩個維度進行比較、定位,得齣結論。
桑榆憶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