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鴻(Wu Hung)早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碩士。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後在該校美術史係任教,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1989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奬(李文森奬);《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獲評1996年傑齣學術齣版物,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介與錶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參與編寫《中國繪畫三韆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多次迴國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係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近年緻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展覽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4)和《“美”的協商》(2005)等,並編撰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畫傢揮灑翰墨,手捲隨手慢慢展開;雅集的士人聚在園林,正賞玩著竹杖挑起的一幅立軸;帝王在畫屏前駐足,隨後在屏背題詩一首。對於理解中國繪畫來說,這些具體的繪畫形式與特定的觀賞場閤顯然十分重要。然而在大多數對這一重要藝術傳統的介紹中,這一切還是被忽視瞭。一幅中國畫往往隻剩下畫心的圖像,繪畫的物質性消失瞭,繪畫與社會生活、文化習俗的緊密聯係因而也變得隱晦不明。
本書首次嘗試把中國繪畫既視為物質産品也看作圖畫再現,正是這兩方麵的交互閤作與相互製約使得一張畫生意盎然。這種新的研究方式打破瞭圖像、實物和原境之間的界限,把美術史與物質文化研究聯係起來。屏風可以是一件實物,一種藝術媒材,一個繪畫母題,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巫鴻對此進行瞭詳盡的綜閤分析。通過多樣的角色,屏風不僅給予中國畫傢無窮的契機來重新創造他們的藝術,同時也讓本書作者有機會處理寬廣的主題,包括肖像與圖畫敘事、語詞與圖像、感知與想象、山水畫、性彆、窺探欲、僞裝、元繪畫以及政治修辭等等。
發表於2025-04-26
重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一幅畫在成為一件藝術品之前,首先是一件物品。當然一件物品具有審美價值時,它就是成為一件藝術品。我們在談論一件藝術品,往往會注重它的風貌和視覺上精妙之處,而很少關注這件物品物質性的存在。事實上,這個物質性的存在---它的形式,大小,存放它的地點,它處的時空,...
評分一幅畫在成為一件藝術品之前,首先是一件物品。當然一件物品具有審美價值時,它就是成為一件藝術品。我們在談論一件藝術品,往往會注重它的風貌和視覺上精妙之處,而很少關注這件物品物質性的存在。事實上,這個物質性的存在---它的形式,大小,存放它的地點,它處的時空,...
評分一屏風為媒介把中國從古至今的繪畫情趣一一道來。 同時通過對畫中人物的分析來指引我們如何觀畫。讓人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對韓熙載夜宴圖做瞭著重分析,看來纔發現為什麼此畫在繪畫史上有那麼重要的地位。 整書來說適閤喜歡繪畫或者對繪畫有一定瞭解的...
評分來源:《廣州日報》 杜慶春:北京電影學院 電影文學係 副教授 如今,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多少時刻是麵對中國傳統繪畫的?除卻去美術館、畫廊這種特定場閤之外,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餐廳的裝飾,而後是一些餐館以拍賣一些字畫作為吃飯時候的“餘興”。中國傳統繪畫還在何處現身?...
評分一直希望能把宋人毛滂的《燭影搖紅》“鬆窗午夢初覺”一詞引用一下,好吧,我很高興終於有瞭這個機會: 一畝清陰,半天瀟灑鬆窗午。床頭鞦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 枕畔風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可憐恰到,瘦石寒泉,冷雲幽處。 詞人的日子過得很不錯,能在成...
圖書標籤: 巫鴻 藝術史 藝術 美術史 海外中國研究 美學 中國藝術史 繪畫
嗚比高居翰更贊
評分這是一部能夠強烈地引起我的閱讀興趣的書。不過,最後討論“元繪畫”的那小部分,我看得似懂非懂。我注意到書中有個彆疏誤。一個是關於人名翻譯的問題,Michael Sullivan 有時被譯為蘇立文,有時被譯為蘇利文,前後不統一。一個是第148頁,當談及厲鶚寫在《九日行庵文宴圖》的題跋中提到以“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分韻賦詩時,作者將該詩句歸於杜甫名下,其實,這兩句詩乃齣自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這裏應該不是印刷錯誤,因為,作者還專門提到“詩聖”這一稱號。
評分關於《夜宴圖》的小心思,差點被巫鴻說盡瞭
評分這是一部能夠強烈地引起我的閱讀興趣的書。不過,最後討論“元繪畫”的那小部分,我看得似懂非懂。我注意到書中有個彆疏誤。一個是關於人名翻譯的問題,Michael Sullivan 有時被譯為蘇立文,有時被譯為蘇利文,前後不統一。一個是第148頁,當談及厲鶚寫在《九日行庵文宴圖》的題跋中提到以“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分韻賦詩時,作者將該詩句歸於杜甫名下,其實,這兩句詩乃齣自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這裏應該不是印刷錯誤,因為,作者還專門提到“詩聖”這一稱號。
評分自己直接用中文寫多好。
重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