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发表于2025-01-22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不好意思,读完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去沽钩他更多著作,才知道先生已作古数年。因书而慕人,回想起如何知道黄仁宇,还是非典时老狗哥借给我一堆书看,其中吴思《潜规则》中多次提到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而且百般断章取义,旁征博引,不胜其烦,我当时就觉得陪你炒...
评分读此书令我甚觉畅快。原因有二:一是每篇从一个著名历史片断切入纵深,无长篇巨制之劳形;二是以闲谈笔调娓娓道来,且文笔凝练优美。每篇虽为断章,全书却“形散神聚”,反复探讨着一个核心问题:古代中国因赈灾治水及防“虏”的需要,在公元之前完成了统一,在政治上成为一种...
评分黄仁宇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缺乏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技术手段(用原话说就是缺乏“数目字管理”),以至于各种政策是自上而下凭空架设的。儒家向来重质不重量,认为只要有道德和“刚健有为”,就一定能成功,然而黄仁宇先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技术性缺陷不是可以单纯依靠...
评分原来以为赫逊河在欧洲,后面想到老先生的生平,确实是在美国。这本书从孔孟开始,讲到元末,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内容很多,是一系列文章组合而成。行文的风格有点类似钱大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可能是那个时代大师们的特点。 所谓大历史观,是规律和模型的抽象总结,而不关注王...
评分近读黄仁宇旧集《赫逊河边谈中国历史》,比当年读《万历十五年》有了更多体悟,黄氏以中国政治演进未能处理好财政问题为题眼,反思了古来以抽象理想治理财政社会的困境,发人深省:须知顶层设计必须考虑基层实际与执行,而在地区生产方式多样又差距颇大的现代,更应细思共通管...
图书标签: 历史 黄仁宇 中国 中国史 黄仁宇作品系列 文学 中国研究 大历史观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集。收入了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作者用归纳法将史料高度压缩,用“大历史”观勾画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自先秦至元末,通过还原其人其事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因果以及现代型的经济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落脚。表彰了中国历史的自有特色,即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而前后连贯。
作者治史,每每从常人不经意的细节处入手,挖掘出极富启发性的新见,娓娓叙来,发人深省。
黄仁宇老先生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通,妄图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给五胡乱华、隋炀帝、杨国忠、宋徽宗、贾似道、元朝种姓制度等等等等翻案……
评分黄老并不是想为奸臣翻案,而是想改变我们已经习惯的“以道德的名义简化历史”的思考方式。想当年我们的历史老师说到檀渊之盟就义愤填膺,也许这正是黄老希望大家在思考历史时能够避免的。虽然以今日爱国主义的眼光去看,割让国土的行为当然是十恶不赦,但澶渊之盟只是两种体制在地域上保持力量平衡的一种方式,并不能简单的用“卖国”两个字来概括。中国帝治时代,皇帝制定最高指示后,因间架性的结构设计无法依赖各级机构来进行准确执法,只能依靠道德来约束人民百姓,造成无论是什么王朝都只会越来越乱,中期的改革者也大多都非常理想化,没有考虑社会现实,因此大多也都沦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总之这是一本试图脱离批判历史人物的个人选择,而是尽量用客观的角度来总结历史发展的书,非常值得一看。
评分黄仁宇对某些历史片段的感悟。也算是比较客观的,一直反对以道德批判来修改历史人物的原貌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是书的内容,而是告诉人们历史这门学科的本质其实几乎就是作文罢了。
评分三星半,不能要求还能像万历十五年那样深刻,毕竟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还要从先秦写至元末,自然只能点到为止,起码又加深了我对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的一点点认识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