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觀念

西方藝術史觀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高名潞,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史及建築史係教授,天津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主要著作有《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中國前衛藝術》《中國極多主義》(中英文)、《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曆史與邊界》(中英文)、《另類方法,另類現代》《“無名”:一個悲劇前衛的曆史》《意派論:一個顛覆再現的理論》、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Art等。策劃的重要展覽有“中國現代藝術展”“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豐收:當代藝術展”“中國極多主義”“The Wall”以及“意派:世紀思維”等。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高名潞
出品人:
頁數:604
译者:
出版時間:2016-9
價格: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7351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藝術理論 
  • 藝術 
  • 高名潞 
  • 藝術(史)研究 
  • 美學 
  • 藝術評論&理論&藝術史 
  • 藝術史書單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是作者二十餘年潛心教學和研究,從非西方視角係統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藝術史理論的學術專著,開創性地提齣瞭“再現”是貫穿西方藝術史理論發展的主綫。西方現代藝術史及藝術批評理論的哲學基礎是啓濛時代所奠定的再現理論,正是對這一啓濛運動以來主客觀二元論的繼承和質詢,構成瞭西方藝術及其理論的曆史,然而西方藝術史理論始終未能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範式。有鑒於此,作者既提綱挈領又詳實地對西方藝術理論的發展脈絡進行瞭獨特的論述,解讀瞭不同理論流派之間的內在關係,對再現理論在西方的發展進行瞭梳理和重構,並探討瞭藝術史理論發展的新方嚮及其可能性。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從90年代初到哈佛求學,高名潞就一直輾轉於中美兩國,一邊吸收西方的藝術史理論,一邊關注和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實踐。作為一個長期遊走於東西方的學者,如何將西方理論和中國現實進行銜接,是他長期關注的問題。 2009年,高名潞曾齣版過一本小冊子《意派論》。他將中國...  

評分

從90年代初到哈佛求學,高名潞就一直輾轉於中美兩國,一邊吸收西方的藝術史理論,一邊關注和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實踐。作為一個長期遊走於東西方的學者,如何將西方理論和中國現實進行銜接,是他長期關注的問題。 2009年,高名潞曾齣版過一本小冊子《意派論》。他將中國...  

評分

從90年代初到哈佛求學,高名潞就一直輾轉於中美兩國,一邊吸收西方的藝術史理論,一邊關注和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實踐。作為一個長期遊走於東西方的學者,如何將西方理論和中國現實進行銜接,是他長期關注的問題。 2009年,高名潞曾齣版過一本小冊子《意派論》。他將中國...  

評分

本書的作者高名潞,是藝術批評傢及策展人,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史及建築史係教授,天津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現執教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藝術史係。可以說是一個權威的專傢, 大半生都在研究與藝術史有關的知識,並且現在還在做更深入的研究,...

評分

從90年代初到哈佛求學,高名潞就一直輾轉於中美兩國,一邊吸收西方的藝術史理論,一邊關注和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實踐。作為一個長期遊走於東西方的學者,如何將西方理論和中國現實進行銜接,是他長期關注的問題。 2009年,高名潞曾齣版過一本小冊子《意派論》。他將中國...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2-3年很少看通史/通論,這書前一陣太火,而且有我感興趣的內容,看瞭看,翻瞭翻,作者還是很有功力,盡管個彆地方有齣入,還是值得推薦的。介於76-82分

评分

很大部頭的書,可能因為寫作跨越時間太長以及是根據上課講義修改的,感覺有些細節做的前後不一緻然後總體比較泛而牽強。比較不錯的一點是參考文獻大部分都是英文,當然,其實書中討論的很多理論傢並不是英語寫作因此依然是翻譯文本。

评分

內容非常實在

评分

最近2-3年很少看通史/通論,這書前一陣太火,而且有我感興趣的內容,看瞭看,翻瞭翻,作者還是很有功力,盡管個彆地方有齣入,還是值得推薦的。介於76-82分

评分

概論吧。就當概論讀 不要花太多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