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纲要

自我分析纲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家。1954年他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6年应征入伍,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两年。1964年回到巴黎,于1975年创办《社会科学研究行动》(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2年成为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学术总监。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艺术的规则》《帕斯卡式的沉思》《男性统治》《区隔》等。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 皮埃尔·布迪厄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刘晖
出版时间:2017-1-15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0236490
丛书系列:布尔迪厄作品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布尔迪厄 
  • 布迪厄 
  • 法国 
  • 个体的社会化 
  • 社会理论 
  • 社会学想象力 
  • 社会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我分析纲要》不是传记,而是布尔迪厄对自我的社会学分析。布尔迪厄对自己采取了批判反思的视角,仅仅选取了自身经历中从社会学观点来看直接相关的特征,也就是对社会学理解和解释必要的特征。他描述了他的童年经历和寄宿生活,20世纪50年代初他进入哲学场时的状况,从哲学转向人种学和社会学的蜕变过程,以及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他所从事的调查,最终对自身的知识筹划提出了社会学解释:低微的出身与学业的成功产生了他分裂的习性,这种习性与他积累的学术资本一起,在知识场的作用下,导致他独特的实践——通过对立面的协调,把宏大的理论抱负与低微的研究对象相结合,以求创立一种总体性的实践的社会理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自我分析与分析自我—— 《纲要》中的布迪厄与其社会学思想浅议 引子: ...为了提供一个作为客观化工作的核心的自我分析与分析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例子,我可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写作《学术人》(1984)之前所作的调查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 ——布迪厄:为什么社会科学应该以自...  

评分

自我分析与分析自我—— 《纲要》中的布迪厄与其社会学思想浅议 引子: ...为了提供一个作为客观化工作的核心的自我分析与分析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例子,我可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写作《学术人》(1984)之前所作的调查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 ——布迪厄:为什么社会科学应该以自...  

评分

评分

开篇对于“场”的强调——请允许仅读过布尔迪厄大部分已出版著述的我粗浅地以为——“场”通过与介入到其中的个体所发生的龃龉而展现其效力,特别是知识场,大学场与硬科学场,对于知识世界的众多异见与分歧展现了“场”中“斥力”与“引力”的各种可能性空间,并连缀起了布尔...

评分

自我分析与分析自我—— 《纲要》中的布迪厄与其社会学思想浅议 引子: ...为了提供一个作为客观化工作的核心的自我分析与分析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例子,我可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写作《学术人》(1984)之前所作的调查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 ——布迪厄:为什么社会科学应该以自...  

用户评价

评分

1理解,就是首先理解一个场,一个人与这个场一起并通过反对这个场而形成。 2一个人变成哲学家是因为他被认可,而且他通过为自己取得哲学家的权威地位认可自己。哲学选择因此是身份自信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又强化了身份自信(或傲慢)。 3许多知识分子都质疑世界,但很少有知识分子质疑知识世界。 4我从事社会学和人种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经院观点的深恶痛绝。 5这种激情无疑在产生常新问题的研究本身的逻辑中找到了根源,也在奇妙的和完美的科学世界提供的异乎寻常的喜悦和快乐中找到根源。 6我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孤苦伶仃的内心忧伤通过多种原因决定的:发狂工作也是一种通过关注别人来填补巨大空虚和摆脱绝望的方式;放弃哲学的高贵,趋向贫民窟的苦难也是对我少年时代非现实主义的一种牺牲式赎罪。 7我为什么、尤其是为了谁写作?

评分

看布尔迪厄如何审视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及对法国很多著名学者,如萨特、福柯、列维-斯特劳斯的肯定、批判和分歧。

评分

我的启蒙读物,通过布迪厄初试自我分析的理论工具。当时看的是12年出的那版,华师大图书馆五楼。

评分

对自我的社会学分析,意图很有趣。“我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孤苦伶仃的内心忧伤通过多种原因决定的:发狂工作也是一种通过关注别人来填补巨大空虚和摆脱绝望的方式”,反思性确实很够,但社会学分析不足。此外,翻译不怎么样。

评分

1理解,就是首先理解一个场,一个人与这个场一起并通过反对这个场而形成。 2一个人变成哲学家是因为他被认可,而且他通过为自己取得哲学家的权威地位认可自己。哲学选择因此是身份自信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又强化了身份自信(或傲慢)。 3许多知识分子都质疑世界,但很少有知识分子质疑知识世界。 4我从事社会学和人种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经院观点的深恶痛绝。 5这种激情无疑在产生常新问题的研究本身的逻辑中找到了根源,也在奇妙的和完美的科学世界提供的异乎寻常的喜悦和快乐中找到根源。 6我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孤苦伶仃的内心忧伤通过多种原因决定的:发狂工作也是一种通过关注别人来填补巨大空虚和摆脱绝望的方式;放弃哲学的高贵,趋向贫民窟的苦难也是对我少年时代非现实主义的一种牺牲式赎罪。 7我为什么、尤其是为了谁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