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立(1803-1851),著名的德国汉学家、传教士。1821年入柏林耶尼克传教士学校。1823年在鹿特丹加入尼德兰传教会。1831年到澳门任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曾七次航行中国沿海口岸,散发宗教书刊。他是德国教会传入华南的开创人。在华曾参与《圣经》汉译工作。1851年病故于香港。
译者:赵秀兰,著名学者、翻译家,曾在《英美文学研究论丛》《贵州社会科学》《外国语文研究》和《外国语言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翻译《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近代欧洲与中国》等书,
本书是郭士立的代表作品,在采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阅读同时代人大量散文笔记,深入各种场合调研,*终写作而成。
全书以道光皇帝的生平为主线,讲述了大清帝国30年间社会的剧烈变化。
清朝维护大一统帝国的努力、社会各阶层的挣扎与反抗、外交上的由盛而衰、军事上的不断败北、政治上的腐朽没落,犹如一幅悲凉凄清的末世画卷展现出来,生动地反映了大清帝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衰败景象。
一本精装的书,一本装帧考究的书,就像它的内容一样,一样让人舍不得放下。《帝国夕阳:道光帝的晚年》讲述的以道光皇帝为背景,在他的生平的基础上,叙述了大清帝国的30年间的社会的剧烈变化。作者郭士立,是19世纪德国著名汉学家、传教士、翻译家,曾七次到中国游历,积极在中...
评分首先,我严重怀疑有出版社的人在乱带节奏,一本22万字并且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书,定价居然要128元! 这本书唯一称道之处就是所谓的局外人视角。内容就是一个19世纪的德国传教士在中国的见闻,对道光帝时期中国的大事记载,细节不够精准,史料不够丰富,根本起不来出版说明中所...
评分文/宝木笑 当“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已渐渐成为共识,对19世纪中期清帝国的评价其实也几乎定性。那是引发后人无数感慨的时代,义愤填膺者有之,扼腕叹息者有之,虽然人们都知晓历史不会改变,但总免不了在心里做着种种充满着历史无力感的幻想:如果当时的清帝国能够...
评分一本精装的书,一本装帧考究的书,就像它的内容一样,一样让人舍不得放下。《帝国夕阳:道光帝的晚年》讲述的以道光皇帝为背景,在他的生平的基础上,叙述了大清帝国的30年间的社会的剧烈变化。作者郭士立,是19世纪德国著名汉学家、传教士、翻译家,曾七次到中国游历,积极在中...
评分这本《帝国夕阳:道光时代的清帝国》是由德国著名的汉学家,传教士,翻译家郭士立创作,其内容建立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之上,并且融合了现代的调研。本书的主角是道光帝,带领我们深入的了解清帝国是如何被这样以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所统治的,作者明确告诉我们,道光帝的一生虽然看...
作者作为十九世纪初传教士,对嘉道朝历史了算是深刻,但可能是为了凸现道光贤明的特征,对其父做了较不公正的摸黑。
评分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啊,很想看看西方学者对那个时期的解读
评分建立在真实史料上的30年大清史
评分全书通过讲述道光皇帝的生平,展现了了大清帝国30年间社会的剧烈变化。
评分建立在真实史料上的30年大清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