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1912-2000),祖籍安徽寿县,1912年生于江西。1930年北平求学,1935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1938年去香港任《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在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学和湖南大学。1941年至印度加尔各答中文报纸《印度日报》任编辑,1943年于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著作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旧学新知集》《末班车》《探古新痕》《孔乙已外传》《风烛灰》等,译作有《通俗天文学》《三自性论》《伐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摩诃婆罗多·初篇》等。
发表于2025-02-02
书读完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黄德海 一 读书的时候,一个学哲学的朋友经常到我的宿舍聊天。像任何喜欢书的年轻人一样,我们的话题最后总是到达自己心目中的学术大家。有一次,他信誓旦旦地对我讲,在当代中国,只陈寅恪和钱锺书堪称大家,其余不足论。他讲完后,我小心翼翼地问,这两人后面,可不可以再...
评分那是个幸福的年代,那是场高峻的回忆 (代后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打通北京大学查号台62752114,报上想要拜见教授的名讳,接线生便会毫不犹豫地把对方家里电话号码讲出来;只要一个电话拨过去,一般而言,都能够约到时间蒙允登门;只要是有学生主动上门求教,那些胡子...
评分“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呢”。我总是这麽想,如果他生活在今天,他的blog我是一定会订阅的吧。 在我盲目流窜与图书馆的那段时间,猛然看到这嘲讽的书名,拿起来大概翻了翻,我像憨豆大爷那样指着书的封面,露出了猥琐的表情。。。就是它了。。。 我曾经以为自己的...
评分这本书之前听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面介绍过,也在书店里面的热销架上看到过。白色的封面很有个性,随手一翻,讲的尽是些《春秋》、《论语》、《心经》、《楞伽》等等的东西。于是马上就放下了,当时感觉这书名起的太忽悠人了吧。 那是一年多以前的记忆了。最近在国图里瞎...
评分认识金克木先生的第一本书便是《书读完了》。 那是在图书馆里随意浏览书背的一个下午。看见这个书题,第一反应就是“书是读得完的吗”?这样感觉对我来说遥遥不可期,无从想象,但令人羡慕。自然未等得及借出就翻阅了起来。 第一篇《“书读完了”》中就给出了先生说的解。通...
图书标签: 金克木 读书方法 学习 随笔 思维 中国 散文随笔 散文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若按照金老先生的“根源读书法”,值得读的书不过一年两载即可读完,剩下的就是反复咀嚼,足矣。
评分季羡林评价金克木的学问,既怪又宽,这本书可以充分应证。有些篇什还是能读出些阅读的趣味,但整体上是需要正襟危坐认真读认真思考的,绝不轻松,尤其是金克木自己的专业传统文化和印度思想文化两大块虽是全书精华,很多观点都有新颖独到之处,读者多少还容易有些理解上的疙瘩,需反复咀嚼才能得其三昧。金克木学贯中西,学养渊博,对读书的理解远非当下一般人的泛泛之读,而是围绕学术经典构建系统学术思想的原典精读,老一辈学人严谨的治学理念从中可见一斑。部分篇章体现金克木追求形式的创新,很有新鲜感。此外,一些文字包含了或明或暗的批判讥讽,看得出来老先生对荒唐年代依然很有看法。
评分生 活完了
评分书名很赞。人人都说书太多了永远读不完,但是金老先生却偏说:书读完了!《书读完了》很厚,大多是金克木先生读古书所得,思维开阔,行文活泼,很有意思。相比与具体某一篇文章,他的读书方法和系统,更值得学习。
评分2018 书读完了101本 渐渐形成习惯尽量不再读二道贩子的书了。对好奇心的管理比从前强了很多,基本上读的都与想写的东西有关了。新的一年希望仍旧在自己的脑洞里玩得开心。 #波浪起源于众神的迟疑一一Tomasz Rozycki # #600
书读完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