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9年获威廉·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8年获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阿里佐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1997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出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华北的暴动与革命,1845—1945》(1980)、《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1993)、《安源:中国革命的发祥地》(2012),其中《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发表于2024-11-21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首先,这本书的书名似乎不妥,本书的研究对象正是河南、安徽的淮北地区,“华北”范围太广,不如“淮北”来的贴切。而恰恰也正是这一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给整个河南、安徽带来的颇为不佳的名声,就是在同为打工的各地民工间也存有此种排斥感。 以上海为例,何以...
评分流动的淮北 ——评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是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通过对1845至1945年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进行的一项研究。裴宜理借用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视角试图阐明农民反抗行动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复杂...
评分 评分因为出生在这一片土地上,而选择了读这本书。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乾隆爷当年给我们这里题的词,穷山恶水出刁民!”不可否认,哪里的名声确实不好。但,我想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当地的环境。而是有着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裴宜理 中国近代史 历史 社会学 秘密社会 社会和文化史 近代史
本书系著名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枪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共产主义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淮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催生了该地区群体暴力模式,一种是以牺牲本地区其他人为代价、暴力攫取生存资源的掠夺性策略,另一种则是保护自身资源的防卫性策略。捻军是掠夺性策略的代表,它发端于贫苦农民攫取他人资源的一系列惯见尝试,本质上还是农民世俗生存策略的表现,是土匪集团不断壮大的产物。但是当政府与太平军这些外力的介入后,他们则开始与防卫性策略合作共同对抗政府。红枪会作为防御性策略的代表,其崛起很大上是政府对淮北地区控制力减弱的结果,原本政府期望利用民间自身力量抵御外来侵扰,但是当政府不断增加的苛捐杂税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以后,防卫性策略也逐渐走向了政府的对立面。然而,作为生态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行动,掠夺性和防卫性策略虽有持久性,但政治目的和内容有限,这些局限性也阻碍了其转化为更具革命性的集体行动模式
评分正适合在当下生态史大热的时候读。作者能摒弃诸多理论的预设,以生态环境为切入,具体分析历史事实的构成和动态变化,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稍有不足之处在于中共的一章未免太简单了,不具备十分的说服力。不过,还是最近读的一本相当不错的佳作啦!
评分捻军是没有宗教信仰激励的,出于世俗生存策略的松散联盟。一群大家族的土匪掠夺活动。老巢被捅才与太平军一起叛乱的。
评分框架太棒了
评分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使人民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界,出去劫夺是生存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由此带来的暴力对抗的进攻与防御的不同组合,防御方在受政府征税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对抗的基础,在有雄心的领导人下,可能成为一次造反行动。防御方被剥夺财产马上就转变成为掠夺方。长期的暴力对抗模式已经成为此区域人民的思维路径,使此区域成为中国农民起义最多的区域。书中对捻军的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