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出生于布拉格。少年时期在军校饱受折磨,性情敏感。二十岁离开故乡,开始流浪、沉思和写作。早期诗作偏重主观抒情,风格浪漫、神秘。中期“咏物诗”偏重写实,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晚期代表作《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一生经验和思辨的结晶,表达了诗人对此在的独特阐释,对痛苦和孤独的深刻思索。里尔克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创造了现代诗歌艺术的巅峰,并通过译介影响几代中国人。
张德明,1954年出生,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有:《从岛国到帝国——近现代英国旅行文学研究》《人类学诗学》《批评的视野》《世界文学史》《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等;译著有:《天堂与地狱的婚姻——布莱克诗选》《夏洛蒂·勃朗特全集(第六卷)》《狄更斯全集(第十八卷)》(合译)等;另有个人诗集《打水漂》。
发表于2024-12-27
哀歌与十四行诗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诗歌 【奥】里尔克 里尔克 外国文学 奧地利 诗 德文 里爾克
《哀歌与十四行诗:里尔克诗选》收入的《杜依诺哀歌》和《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晚年呕心沥血的杰作,也是20世纪诗歌的重要里程碑。本诗集除收入这两部重要诗作外,还附有译者、外国文学学者张德明教授对每首诗详细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里尔克深邃厚重、广阔多义的诗歌世界。
里尔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瓦莱里
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冯至
他(里尔克)本身就是一部有关现代诗歌的写作奥秘的启示录。——臧棣
我们是不可见之物的蜜蜂。我们疯狂地采集看得见的蜂蜜,贮藏在金色的蜂箱里。《哀歌》表明我们正着手于这项事业,就是这些持续不断的转换,把我们所爱的可见之物和可即之物化为我们的天性的不可见的振荡和感动,这种振荡和感动会将新的振荡频率输入宇宙的振荡频道。——里尔克
我是怎样将它做成的,当做献给俄耳甫斯的一个“祭品”!——何为时间?——何时为当下?跨越如此漫长的岁月,怀着完满的幸福,它驰入我豁然敞开的感觉之中。——里尔克
太难懂了,隐喻隐喻再隐喻……
评分完全可以省去后面的一百页 里尔克完全不需要注解, 就像今天看云带给我的感觉...
评分多少个夜晚,去年在贝格城堡,我独自守着壁炉,望着炉火,望入内心和自由。 谁若是培养自己的感觉,使其最单纯最深切地关注世界,什么样的一切是他最终不能成为的呢?如此看待事情,不是最美好和最丰富的吗? 如果尘世把你遗忘,就对沉默的大地说:我逝。就对疾驶的水流说:我是。 没有什么可靠的家园。或许山坡上还为我们留下一棵树,以便我们每天都能与它重逢;昨日的街道还为我们留着,培养出一种因习惯而来的忠诚,它喜欢接近我们,便驻足停留,不再离开。呵,还有那夜晚,那夜晚,当填满太空的风,噬啮我们的脸庞——它不为那些渴慕者温柔的幻灭而停留,却艰难地走近每一颗孤独的心。难道恋人们就轻松些?唉,他们只是互相隐瞒了各自的命运。难道你还不懂?且将怀中的虚空抛向我们呼吸的空间;或许,鸟儿们会以更真诚的飞翔感觉扩张的气流。
评分他们不是不存在了 “他们只是互相隐瞒了各自的命运” 他们因隐秘而割断了联系 却不断试图同自己和解
评分在佩索阿的诗中,哲学与事物本身完全剥离,玄之又玄,形成一种奇妙的由逻辑创造的诗,与此同时,佩的诗歌反主为客,仅成为他表达哲学思想的工具(非贬)。在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里,哲学与诗歌(事物)完美的交融,呈现饱和的状态,严谨的形而上思维,柔软的诗意,坚硬的词语(事物)。(翻译的生硬依旧是硬伤!)
哀歌与十四行诗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