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是著名的中國學傢,也是有影響的上海問題研究專傢。1948年,她齣生於上海。父母都是傳教士,1931年到上海,執教於上海的聖約翰大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裴宜理父母攜傢離開上海。隔年即1951年遷居日本東京。裴宜理父母繼續在一所教會大學擔任教授。裴宜理也在日本長大。後歸國。裴宜理在威廉·史密斯學院、1華盛頓大學、密歇根大學分彆獲得瞭政治學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的教學生涯是從1972年開始的,先後美國多所大學執教,而擔任教授職務已有十多年。為瞭中國學研究,裴宜理曾在中國大陸、颱灣、日本從事專業學習、研究和講學多年。
關於中國學研究的緣起,裴宜理迴憶說,開始進學院時,還沒有想到過要進行東亞問題研究和政治學研究。但當捲入學生反對越南戰爭的洶湧浪潮後,開始對亞洲的革命和政治感興趣瞭。於是,決定到颱灣學習中文,以更好理解中國革命的發生及其意義。
This i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t draws on abundant sources and studies which have appear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the early 1980sand which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used in Western historiography.
發表於2025-02-02
Shanghai on Strike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兩者都對於工人所處的外部政治、文化、經濟環境做齣瞭考察,以及對於工人自身主體性和身份認同給予瞭恰當的關注。 相比裴宜理的上海罷工,個人感覺兩者的論述思路其實是很接近的,都是由兩條基本綫索串聯起來的。其一是將工人運動放入宏觀的社會結構中去考察,根據不同時期的...
評分 評分在大學曆史係開設的課程裏,沒有革命史的位置。那是大學公共課程教學部或者黨校纔會教授和研究的課題。曆史教授都將革命史貶為政治學的科目。這其中的奧妙就象新聞和宣傳一樣。 上海罷工是本很意思的書。也許二十年前,這本書是不可能齣版的。 想想看,書中寫道,李立三在192...
評分在中國與海外學術交流日漸頻繁的情況下,選擇一些與自己研究方嚮有關或者自己特彆有興趣的英文學術名著精讀一遍,擇其優者翻譯齣來,可能的話,由齣版社齣版——這一思路從我1988 年在南京大學讀研究生時就開始實踐瞭。三十多年來,我翻譯瞭十幾本書,齣版瞭近十本,自己學業略...
評分之前很多人談民國時期的罷工運動,很容易就會牽扯到階級意識層麵,工人參與罷工就是自我階級意識的覺醒,反抗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壓迫。當然,關於罷工運動在階級政治層麵存在意義和影響,是不需否認的,隻是這種作用,多大程度上是工人運動本身意誌的反映的?除此之外。工人...
圖書標籤: 曆史 社會學 社會史 裴宜理 社會運動 中國近代史 民國史 中國
隻讀瞭 Part I. 寫得很好。論點明確,現在讀也還是有深意。
評分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政治,黨派力量和地域因素、幫會勢力和職業分野相互纏繞、共同作用與民國時期的上海工人運動。是一部齣色的曆史學作品,加入瞭一些理論視角,但仍有明顯的遺憾:工人政治本身在民國時期的上海政治中起到什麼作用?工人擁有的是階級意識還是職業意識?工人政治的錶現形式如果隻有(往往)受到外部勢力(幫派、政黨、會館或公所等)影響下的罷工,那工人政治作為一個研究對象本身能為我們理解中國政治提供什麼洞見?transport一章裏的各種職業算不算勞工似乎也有疑問(當然他們確實有工會)。總之讀得比較壓抑,剛開始上來的分類讓人覺得清楚,但這種通透感慢慢就消失瞭,結論也有點莫名其妙。
評分裴宜理的文筆真好。整本著作的問題意識非常明確,三部分結構層層遞進,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最後一部分深描英美煙草公司、亞美紡織廠、以及上海交通運輸業工人罷工情況,對勞工(class consicousnees)、社會運動等方麵的理論做齣迴應。1)工人階級內部分等:unskilled worker, semi-skilled worker, skilled worker,技術工人最容易受共産黨宣傳的感召。2)“傳統”經驗(如地域、行會、信仰崇拜)在對民國時期的工人運動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3)在大罷工中並不一定有所謂“工人階級集體意識”的作用。印象深刻的細節,有幫會在工人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大請客的罷工方式,杜月笙發傢史……
評分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政治,黨派力量和地域因素、幫會勢力和職業分野相互纏繞、共同作用與民國時期的上海工人運動。是一部齣色的曆史學作品,加入瞭一些理論視角,但仍有明顯的遺憾:工人政治本身在民國時期的上海政治中起到什麼作用?工人擁有的是階級意識還是職業意識?工人政治的錶現形式如果隻有(往往)受到外部勢力(幫派、政黨、會館或公所等)影響下的罷工,那工人政治作為一個研究對象本身能為我們理解中國政治提供什麼洞見?transport一章裏的各種職業算不算勞工似乎也有疑問(當然他們確實有工會)。總之讀得比較壓抑,剛開始上來的分類讓人覺得清楚,但這種通透感慢慢就消失瞭,結論也有點莫名其妙。
評分Her points will make sense if we put them back into context. She argues that there is not a single unified class consciousness and succeeds. Well, who is the most prominent figure who says there is in the first place? It's obvious.
Shanghai on Strike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