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斯·韋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生於德國圖林根的小城埃爾福特。1882年,開始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1892年起,先後任教於柏林大學、弗萊堡大學、海德堡大學、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逝。
馬剋斯·韋伯、卡爾·馬剋思和愛米爾·塗爾乾三人,並列為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在對現代世界産生深遠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中,馬剋斯·韋伯的地位至今仍然無可質疑,其思想體係始終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戰。他一生著述甚多,其中以《學術與政治》《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為中國讀者所知曉。
◎ 譯者簡介
錢永祥,1949年生於蘭州,畢業於颱灣大學哲學係,供職於颱灣“中研院”,研究政治哲學、政治思想史、黑格爾及馬剋思主義哲學,近年來從事自由主義專題研究和“人民”概念研究。《思想》雜誌主編,《颱灣社會研究》顧問。
本書收錄馬剋斯•韋伯膾炙人口的兩篇演講:《學術作為一種誌業》和《政治作為一種誌業》。
這兩次演講作於D一次世界大戰終戰前後,昨日世界業已崩塌,新的社會及政治秩序尚未成型,德國年輕人中彌漫著一股迷惘的集體氛圍和左傾的政治浪漫主義。麵對著渴求意義與先知的聽眾,韋伯刻意與紛亂的時事保持距離,將他的主題置放於思想史及社會史的脈絡中,從而對現代世界做齣根本性的診斷,並將此診斷運用於德國所麵對的政治局勢:在一個祛魅後的世界,學術及政治是否能成為一種誌業?對世界有所知和對世界采取行動之間的統一,是否能在學術中或在政治中實現?韋伯的迴答冷峻剋製,暗蓄悲情,寄托深遠。而他提齣的價值中立原則及責任倫理與心誌倫理的對峙,迄今仍對我們的學術反省與政治實踐具有啓發意義。
一、引題: 今天,我為大傢講述韋伯:我為大傢講述韋伯的政治關懷;我為大傢講述韋伯由國傢自由主義到社會自由主義的傾嚮;我為大傢講述韋伯的知識之批判;我為大傢講述為什麼“為瞭達到構建真實因果關係的目的,我們要構建非真實的因果關係”;我為大傢講述社會學的知識論;...
評分1。一個教師所應當做的,不是去充當學生的精神領袖,不是立場鮮明的信仰灌輸,而是盡力做到“知識上的誠實”,去“確定事實、確定邏輯關係和數字關係或文化價值的內在結構”,因為沒有對手和不允許辯論的講颱,不是先知和煽動傢應呆的地方。 2。一名正直的教師,他的首要職責...
評分“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理性化、理知化、尤其是將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終極而最崇高的價值,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一個超越世界,或者流於個人直接關係上的一種博愛。” 韋伯的演講或許算不上振聾發聵,至少堅定有力。在場的學人們直起身,屏息...
評分Max Weber的這本小冊子對後世影響之大,恐怕他自己當時都不曾預見到。書中收錄的兩篇演講《以學術為業》和《以政治為業》,作於1919年,其時正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曆史走嚮的拐點——一戰結束,德國戰敗,大繁榮,大蕭條……都在這一年前後陸續鋪開。整個時代的精神是焦灼不安的...
評分1。一個教師所應當做的,不是去充當學生的精神領袖,不是立場鮮明的信仰灌輸,而是盡力做到“知識上的誠實”,去“確定事實、確定邏輯關係和數字關係或文化價值的內在結構”,因為沒有對手和不允許辯論的講颱,不是先知和煽動傢應呆的地方。 2。一名正直的教師,他的首要職責...
真以為書裏隻有兩篇演講纔興衝衝開始讀。
评分時讀時新。韋伯這兩篇演講堪稱好演講的典範,沒有淺薄的雞湯,不帶熱烈的情緒,而是冷靜剋製下的透徹說理和分析。韋伯極其嚴肅地錶達從事政治與學術的艱難睏苦,甚至從結果上它們可能會收效甚微,乃至流於無意義。如果你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願意擔負起選擇及其後果的責任,那就用你的熱情、堅持和判斷力去黽勉為之,因為這是你的誌業。
评分“不論現在在錶麵上看起來勝利的是哪一群人,在我們麵前的,不是夏天錦簇的花叢,而首先是冷暗苛酷的寒凍鼕夜。當一切都蕩然無存,喪失自己權利的不僅是皇帝,無産階級也不會例外。到瞭長夜逐漸露白之時,在今天看來擁有花朵燦爛的春天的人,尚有幾個仍然存活?到瞭那個時候,諸君的內在生命又已變成何種麵貌?恨怨還是已轉為庸俗?對世界或者自己的職業一種麻木的接受?或者第三種可能(這絕對不是最少見的):有此道稟賦的人,走上瞭神秘主義的遁世之途,甚至(這種情況更尋常,也更可厭)為瞭跟從流行,而強迫自己走上這條路?不論一個人淪入這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我都會認定他沒有資格做他現在做的事,沒有資格去麵對真相下的世界、日常現實生活中的世界。”
评分譯筆,導言和注釋都相當考究,演講內容振聾發聵!
评分啃過英文,糟心時還得再看。三篇導論裏《韋博的學術》最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