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 | Hermann Hesse
(1877—1962)
作家,诗人,画家。
1877年生于德国,1924年入籍瑞士。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曾掀起阅读黑塞的热潮。
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主要作品
1904 《彼得·卡门青》
1906 《在轮下》
1913 《印度札记》
1919 《德米安》
1922 《悉达多》
1923 《辛克莱的笔记》
1925 《温泉疗养客》
1927 《荒原狼》
1928 《沉思录》
1930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1932 《东方之旅》
1943 《玻璃珠游戏》
发表于2025-04-10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说来惭愧,之前对赫尔曼黑塞了解并不多,百度了一下,才略知一二。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书是读过的第一本他的书,...
评分 评分《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诞生于那个对我、对世界来说都非比寻常、独一无二的夏天。那是1919年,四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世界似乎被轰成了碎片。成千上万的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那场战争及大独裁者已死亡、被埋葬;变了的、穷了的...
评分今读黑塞自传式小说《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大有读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感觉。前者是虚拟,后者是实叙;前者是“最好夏天”,后者则是“暮春初”;前者在“会稽山阴”,后者在“潘潘毕奥、卡雷诺和拉古诺”。时空不同,但情趣相似。都是“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都是“仰观宇...
图书标签: 赫尔曼·黑塞 黑塞 外国文学 文学 赫尔曼黑塞 德国 小说 随笔
全书包含两个部分。《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黑塞创作于1919年的中篇小说。彼时一战刚刚结束,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千万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有些年轻人在童年时被战争拖走,现在“回归”了,却必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世界。而对于 黑塞这样的“老人”,那些曾被高度认同的世界观已成了可笑荒唐的明日黄花。一切都变得可疑,令人不安惶恐。在这样一个夏天,一个告别的夏天,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弥漫南方阳光与葡萄酒香气的日子,画家克林索尔化身李太白,与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亚美尼亚占星师,一同漫游,饮酒,辩论。最终在夏末,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了最终的画作。
第二部分《漫游》是黑塞创作的散文和诗歌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自传式作品,国内首度翻译集结”,继《悉达多》《园圃之乐》后,你不可错过的大师之作。
本书内容关于夏日、颜色、梦境,以及葡萄酒、诗歌和艺术;或许是黑塞最具想象力的作品,文字如调色盘般交织迷离。
在本书中,你不仅能见到黑塞本人,还有李太白、杜甫、亚美尼亚占星师。但无论你是懵懂少年,还是沉静老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属于你的自画像。
“克林索尔的十条命还剩几条?三条?两条?总归还剩至少一条的,比起循规蹈矩、平庸世俗的生活,总是多命的。而且他还做过很多,看过很多,画了许多纸和布,在许多人心中唤起爱恨,在艺术和生活上,为这个世界带来许多烦扰和清新的风。”大概是对生存与精神危机的自我解答。同名小说也像是美妙的散文与诗歌,充满炽烈明艳的色彩,比本书封面的饱和度更高,更贴近黑塞自己的画作,和他所认为的艺术与精神生活的核心:爱、热望与激情。
评分黑塞想象李白 谢谢@Kardusen
评分“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会为许多‘已实现’感到失望,但一切终将实现它们的意义。”典型的黑塞文风——每个人物都是黑塞自身的精神分裂体,都是其精神危机的一个镜像。诗人的迷狂,哲人的忧虑,孩童的天真。通过极致苛刻的内省转变自我的同时,抵抗变动的周遭,召唤和平,召唤诗性和理性。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故乡、童年,与生命母体、人类精神相关、能使灵魂安居的宁静、和谐。(这部小说散文集算是黑塞早年信笔由缰的产物,但可窥见日后《荒原狼》《纳尔奇思与歌尔德蒙》的影子。
评分“克林索尔的十条命还剩几条?三条?两条?总归还剩至少一条的,比起循规蹈矩、平庸世俗的生活,总是多命的。而且他还做过很多,看过很多,画了许多纸和布,在许多人心中唤起爱恨,在艺术和生活上,为这个世界带来许多烦扰和清新的风。”大概是对生存与精神危机的自我解答。同名小说也像是美妙的散文与诗歌,充满炽烈明艳的色彩,比本书封面的饱和度更高,更贴近黑塞自己的画作,和他所认为的艺术与精神生活的核心:爱、热望与激情。
评分下午读完。装帧简约而美丽。前半部分是同名中篇小说,是典型的黑塞文风,抒情性的语言,精神上的自我探索,对时间流逝的哀叹和对死亡的惊惧糅合在一起,与《荒原狼》很像。小说的特色是对唐诗的移用,主角化身李白杜甫,主要聚焦在李白月下对影的影子、饮酒等意象,也难怪这个作品成为比较文学的名篇,我记得其中引用的诗是李白的哪一首,多年前看文献时还没有定论,现在看起来已经确定无疑了。书的后半部分是几篇随笔和诗歌,风格仍然是一贯的。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