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包含兩個部分。《剋林索爾的最後夏天》是黑塞創作於1919年的中篇小說。彼時一戰剛剛結束,世界尚未從混亂中恢復,韆萬士兵、戰俘和民眾,從多年僵化統一的順服中,迴歸既嚮往又恐懼的自由。有些年輕人在童年時被戰爭拖走,現在“迴歸”瞭,卻必須麵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現實世界。而對於 黑塞這樣的“老人”,那些曾被高度認同的世界觀已成瞭可笑荒唐的明日黃花。一切都變得可疑,令人不安惶恐。在這樣一個夏天,一個告彆的夏天,充滿力量與光芒、誘惑與魅力,彌漫南方陽光與葡萄酒香氣的日子,畫傢剋林索爾化身李太白,與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亞美尼亞占星師,一同漫遊,飲酒,辯論。最終在夏末,用盡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瞭最終的畫作。
第二部分《漫遊》是黑塞創作的散文和詩歌集。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黑塞自傳式作品,國內首度翻譯集結”,繼《悉達多》《園圃之樂》後,你不可錯過的大師之作。
本書內容關於夏日、顔色、夢境,以及葡萄酒、詩歌和藝術;或許是黑塞最具想象力的作品,文字如調色盤般交織迷離。
在本書中,你不僅能見到黑塞本人,還有李太白、杜甫、亞美尼亞占星師。但無論你是懵懂少年,還是沉靜老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屬於你的自畫像。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 | Hermann Hesse
(1877—1962)
作傢,詩人,畫傢。
1877年生於德國,1924年入籍瑞士。
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曾掀起閱讀黑塞的熱潮。
被譽為德國浪漫派的最後一位騎士。
主要作品
1904 《彼得·卡門青》
1906 《在輪下》
1913 《印度劄記》
1919 《德米安》
1922 《悉達多》
1923 《辛剋萊的筆記》
1925 《溫泉療養客》
1927 《荒原狼》
1928 《沉思錄》
1930 《納爾齊斯和歌爾德濛》
1932 《東方之旅》
1943 《玻璃珠遊戲》
關注瞭這麼久的豆瓣鑒書團,第一次獲贈此書,由此紀念。 初見此書,封麵色彩斑斕,當如夏花般燦爛。 “我永遠迷戀的璀璨世界啊!你的閃電震顫我,你的聲音召喚我!” “那兒,矛盾對立寂滅之處,即是涅槃。摯愛的渴望之星,依然嚮我灼灼燃燒。” 明明是黑塞自傳式的小說,裏麵...
評分整個鼕天,南方一直在下雨,從去年下到瞭今年,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立春已經二十天瞭,一點春天的氣息都沒有。樹上的葉芽和枝頭的花苞,都蓄勢待發,但久久等不到適當的光照和升高的氣溫。 在這樣的天氣裏讀《剋林索爾的最後夏天》,讓人有一種短暫逃離的感覺。森林、綠榖、桉...
評分【2019025】黑塞的這些文章大概是孕育自戰爭後突然迴歸生活、終於擁有恣意自由的時刻,所以字裏行間充溢著對世間萬物的愛戀,仿佛一個剛從期末復習中解脫的孩子,重新擁有瞭生命,恨不得每一秒都不浪費地去感受生活與自由的酣暢、思考人生、精神的切實含義。
评分黑塞的文字和書皮的封麵一樣,像是小小的調色盤充滿瞭純粹的、未經混閤的顔色,有著最明亮的光澤。
评分之前隻讀過黑塞的《荒原狼》,滿滿後現代風格,然而這本書裏的黑塞卻仿佛是個從古典時代穿越而來的藝術傢,歌唱著夢想、死亡、愛情和生命,他的世界熱烈又充滿瞭詩意,這本書裏所有的文字都是詩歌。剋林索爾讓我想到瞭梵高,以及所有熾烈燃燒的靈魂。
评分黑塞想象李白 謝謝@Kardusen
评分“剋林索爾的十條命還剩幾條?三條?兩條?總歸還剩至少一條的,比起循規蹈矩、平庸世俗的生活,總是多命的。而且他還做過很多,看過很多,畫瞭許多紙和布,在許多人心中喚起愛恨,在藝術和生活上,為這個世界帶來許多煩擾和清新的風。”大概是對生存與精神危機的自我解答。同名小說也像是美妙的散文與詩歌,充滿熾烈明艷的色彩,比本書封麵的飽和度更高,更貼近黑塞自己的畫作,和他所認為的藝術與精神生活的核心:愛、熱望與激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