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地遵,1937年生於廣島市,1961年廣島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1966年廣島大學文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1988—2000年任廣島大學文學部中國史學教授。1988年10月以《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一書獲文學博士。
北宋政權崩解後,繼起的南宋高宗政權既需要快速有效地清理內部諸政治勢力,重建朝廷威權,也必須思考如何應對敵國金壓境的威脅。《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作者寺地遵教授引入政治學的“政治過程論”作為研究方法,細膩地描述瞭建炎元年(1127)至乾道元年(1165)間諸政治勢力為掌握國傢權力所進行的鬥爭,以及國傢政策如何因應外在情勢而調整,同時綜閤考察瞭各政治勢力的社會背景。全書以紹興十二年(1142)宋金和議形成分為前後兩部,論述南宋政權自成立以來的運作與變化。討論的時空雖在南宋初期,然自北方避敵南下的高宗皇帝以至文武官僚為鞏固自身權、利,彼此縱橫捭闔間對南宋政權性質所造成的影響,恰為理解傳統中國政權體製內的權力衝突、抗爭關係提供瞭有力的觀察視角。
發表於2024-11-22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28736 原文載於:《上海書評》(2017年6月) 因為發錶過《論宋代第二次削兵權》(《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三期),鑒於研究對象的交集重閤,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日本做訪問學者時就翻閱過寺地遵《南宋初期政治...
評分 評分 評分這是一本80年代結集齣版的書(構成這書核心的是作者自70年代以來的一係列論文和其在80年代的係統總結和修正),90年代中期纔有瞭中文譯本,再隔20年之後我纔在颱灣買到此書中譯本(居然還能買到),在找不到閱讀方嚮的時候閱讀此書,意外瞭解決瞭自己對中國古代政治史的一些問...
評分圖書標籤: 宋史 政治史 寺地遵 曆史 南宋 海外中國研究 宋代 海外漢學
動態的看待政權的變更與穩固化——12個月中,由於金軍追迫,前後更換瞭25個駐所,南宋政權幾次麵臨土崩瓦解,卻沒有士大夫協助金軍。somehow覺得和中世紀羅馬教廷的境況有幾分類似。序言的意思是建立多民族國傢史像的宋遼金元史仍然任重道遠,從這個角度看待紹興十二年體製(秦檜問題)很有意思,作者對秦檜體製的批評也很振聾發聵。曆史考證的細節,姑且略過瞭。
評分結構漂亮,觀察敏銳,但論證上削足適履選擇性失明的地方實在太多。其中最緻命的bug之一就是對秦檜一黨麯筆的史料未加考辨,從而認定嶽飛紹興十一年援淮西確實有遷延違詔之過,破壞瞭趙構第一次調動諸路大軍聯閤作戰的努力(當然這種“戰略意圖”其實隻是作者的YY)所以取死有由,進而認為趙構秦檜收兵權增強瞭南宋的軍事能力,是金國肯與約和的重大原因。然而嶽飛第三次援淮西並無遲誤這點王曾瑜諸先生已經論辯甚詳,寺地遵自己也曾在嶽飛研究會第二次會議的論文裏說過一句“已經使他的研究毫無意義”,卻不知是日人慣常的客套還是確有所悟。不過書中也提到瞭金國紹興十年後國內不穩,對秦檜和議後加大徵斂力度徹底放棄“民力涵養”、實行“恐怖政治”更有大篇精當論述。國內很多學者卻視而不見,隻對論證有硬傷的嶽飛相關津津樂道,也是沒救瞭
評分所謂的宋史往往存在著一種偏見,或許因為宋史的編者脫脫不是曆史學傢,在選材上良莠不齊,導緻對宋的認識不夠公正。而明朝雖然在修補,卻又帶著極其強烈的民族情結,一直到今都不能客觀。宋史在中國與宋史在日本,寺地尊的這本小書值得比較閱讀。2012年6月19日讀完
評分4.5星,從發錶時間來說,應該是很前瞻的推行動態研究的著作瞭。所謂政治史,如果僅從文獻敘錄入手,那充其量是摘抄匯編,但進行結構性分析,劃分內部互動,是文獻難以達到,考校作者功力的事。當然因為寫作時間,以及作者對史源學重視的不足,導緻某些論斷過於輕率,其中以淮西嶽傢軍動嚮,傢軍和政府的關係,以及高宗與秦檜關係三點尤甚。前二者還可說不是題目關注主旨,但是第三條,如果作者自己都覺得秦檜體製的崩潰導緻瞭高孝禪位,那把高宗看成無關緊要,顯然說不過去。不過總體來看,這還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也對於政治史研究者有很深的參考意義
評分很久以來說讀,苦於沒有紙質版,終於偶然地在資料室找到瞭在架的,於是就讀瞭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