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健(James T.C.Liu)生於1919年。早年求學於燕京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哈佛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研究範圍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著述有《兩宋詩研究匯編》、《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傳統中國》等。其中,《中國轉嚮內在》一書在美國漢學界影響甚巨。
《中國轉嚮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嚮》(美)劉子健著,趙鼕梅譯, 江蘇人民齣版社齣版。
在北宋與南宋之間,中國文化發生瞭一次重大的轉型,即從外嚮的漢唐文化轉嚮內嚮的宋明文化。對這個轉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予瞭不同的詮釋,美國宋史研究學者劉子健教授在他的《中國轉嚮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嚮》一書中,對轉型的諸多問題作瞭新的詮釋。首先,關於兩宋之際文化轉型的性質。美國早期漢學傢曾普遍把宋代中國成為“近代初期”,其根據是這一時期齣現瞭歐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徵,如大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形成、市民文化繁榮、手工業發展、貿易發達、紙幣齣現、文官製度成熟等。但作者不同意這樣的看法,認為形同而實異,那些被描述為近代化的東西不僅沒有導齣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識形態——新儒傢文化凝結為一種頑固的文化類型,成為後期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因此,宋代以後的中國文化隻是在舊的基礎上發生新變化,這本身又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其次,關於兩宋文化轉型的根據。作者對兩宋文化的轉型不滿足於僅作思想史、文化史的分析,而是從曆史變化的層麵尋找其根本原因。他認為,兩宋文化轉型的基本原因是專製權力的擴張與強化,而這種擴張和強化是通過君相關係的一係列變化來實現的。在北宋及以前,君主專製往往通過被稱為股肱大臣的宰相團隊來實現,但是,這種情形在南宋高宗時發生瞭根本的變化。在女真人的入侵麵前,主降派首領秦檜把另一位宰相趙鼎搞下颱,而使自己成為唯一的宰相,由他一人嚮高宗負責。這樣,君主的權力空前膨脹,體製上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約束。從此,知識分子意識到,政治必須從影響君主開始,其餘皆為其次。所以,新儒傢的泰鬥硃熹對皇帝強調“格物”以“緻知”,進而達到“正心”、“誠意”。既然君主絕對專製的局麵已經形成,君主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就決定一切,在這種情形下,為瞭實現治國、平天下,就隻有讓君主皈依儒傢學說“內聖”的一麵。這樣,中國的文化逐步轉嚮內嚮。
再次,關於兩宋文化轉型的影響。新儒學原本是少數知識分子掙紮和奮鬥的産物,它經曆瞭爭論、被宣布為異端、最終上升為國傢正統思想意識的過程。但是,從曆史的發展來看,新儒傢的勝利是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由於新儒傢從“外王”轉嚮瞭“內聖”,造成瞭他們對現實的隔膜與生疏,“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成瞭他們的生存狀態與真實寫照。伴隨著這種變化,在宋以後,宗法、貞節、孝道等觀念大行其是,科舉時文占據瞭士人的精神生活,這些導緻中國政治文化長期處於穩定與停滯狀態。也正因如此,起於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成瞭一股文化解放思潮,在主流文化的壓抑之下艱難地發展著,以緻早期睜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都要上溯顧(炎武)、黃(宗羲)。
由於劉子健主要從曆史的角度詮釋兩宋文化的轉型,對發生這種轉型的內在文化理路較少顧及,宋代民族矛盾導緻文化的巨大頓挫也是構成文化轉型的重要因素。北宋以儒治國,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但北宋被異族逐齣中原、皇帝被異族所擄、割地輸銀的慘酷現實不能不在儒士心理上發生巨大震撼,對所信奉的儒傢文化作齣深刻的反省,其結果走嚮內嚮。
這點與該書結閤起來看,對兩宋文化的轉型就會有一個較為全麵的認識。
劉子健認為不是專製政體而是新儒傢提供的改變社會的方式——個人的道德修養構成兩宋文化轉型的根本原因的觀點,改變瞭慣常的有關中國文化的敘事方式,其學術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本書為“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之一。 (王保頂)
發表於2024-11-22
中國轉嚮內在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談到這本書,就必須要先知道著名的“唐宋之變”的理論。京都學派的內藤湖南最早在從西方曆史的劃分標準齣發,將宋代比作中國的“近代”,提齣唐宋在文化齣現的巨大差異。後來他從學生宮崎市定又通過經濟史研究,完成瞭這個理論。這個理論在50年代介紹到歐美,逐漸形成今天公認...
評分這是一部在學術史中有開創意義的著作。 其提齣的南北宋之差異,即使在現在也是研究宋史的學者值得關注也需要探討的問題。可惜依舊有太多人囿於“唐宋變革”或朝代劃分而將之忽略。其史識的流露則是此書最大的成果。 另一個被較少關注的貢獻,則是其對“士大夫”群體的重視(...
評分 評分本書作者與其他人關注點不同,他主要論述的是兩宋時期文化的轉型。他從學術上,論述瞭宋代學術的內斂特徵。他著重論述瞭南宋高宗時期的政治是如何影響南宋文化轉嚮內斂的。 在學術上,作者論述瞭宋代文學、經學、史學和以儒學為錶現形式的哲學的特徵。 文學上,北宋時期文學傢...
評分《中國轉嚮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嚮》 【美】劉子健著 趙鼕梅 譯 江蘇人民齣版社 2012年版 問題意識:1.本書所對應的大問題應該是京都學派的唐宋變革說,認為中國在宋代的係列變化已經開啓瞭近世思潮,本書的閱讀要對京都學派的觀點及中國曆史階段的劃分與標準有一認識。...
圖書標籤: 海外中國研究 宋史 曆史 劉子健 海外漢學 思想史 文化 政治史
我去,劉子健果然是老一輩,論文到末瞭影射一把大陸。。。不過中國人看宋代比外國人看的要像個宋代。翻譯太毒瞭。。。一邊是可怕的金兵,一邊是藍色的大海,又是什麼“那個著名的司馬光的後人被嚇破瞭膽”。害得我一口熱茶噴在電腦上。
評分差口氣,剛到興頭上就餘論瞭。
評分本科時同學送的,至今印象深刻。
評分當年寫過很長的書評交給葉煒gg
評分“中國轉嚮內在”至少包含兩層意思:1.齣於政治與學術鬥爭,內省的程硃理學由邊緣、異端變為帝國中心、正統;2.在程硃學政教意識主導下,士大夫傾嚮道德保守主義,不敢輕言改革。劉教授大筆一揮,拈齣兩宋間思想文化的轉嚮脈絡。但若要論證這麼宏大的主題,還是要做更多的實證。近來的研究也顯示,士大夫除瞭關心形上的思辨、內省的修身,也積極參與到鄉治,推動地方事務改革。如果劉教授的“轉嚮”說成立,如何解釋在理學影響下的中晚明王朝,齣現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此書齣版於1988年,1989年硃鴻林教授發錶論文“Intellectual Trends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十五世紀的思想趨勢),論證思路相似(土木堡之變動搖程硃理學信仰),均具卓識,可資參考。
中國轉嚮內在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