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思光(1927-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湖南省長沙市人,1927年生。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49年後旅居颱、港等地,並在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颱灣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師範大學等。退休後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該校逸夫書院高級導師。他對中西哲學不同傳統皆保持一開放的態度,其思想可作早期、中期、晚期之分。早期思想接近德國觀念論,其道德哲學於康德尤近,而文化哲學則有濃厚黑格爾色彩。中期思想大緻以70年代至80年代初為斷。他專注於中國哲學研究,完成《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捲,在理論上已進而批判黑格爾模式,並轉嚮分析哲學的探索。晚年提齣高級語意學之問題,以批判現代哲學思潮,目的則在於重判不同理論語言之功能與限製,從而給不同理論適當定位。對於中西哲學傳統的定性,曾就哲學功能分判為認知性與引導性兩型。所謂認知性,是指其哲學功能主要擺在建立知識之上;所謂引導性,則要求生命或自我的轉化。前者主要涉及智性領域,後者則偏重意誌領域。東西哲學的歧異,就在這德智對彆的架構下安頓。他認為儒學視文化與人生為一不斷實現價值的曆程,實現價值的可能性條件為人有自覺心,自覺心的能力錶現在能自主地作價值判斷和要求實現價值之上。他的整個道德哲學係統是建基於價值主體或自覺主體之上的。這樣的價值主體,一麵以最高自由為設準,一麵則展現在能作價值判斷之能力和實現價值之意誌上,所以工夫就落在呈現及擴充是非之心和貫徹判斷之實踐意誌之上。此一哲學觀念實化於文化生活中,即成為“重德文化精神”。綜閤而言,他的哲學立基於價值主體或自覺主體的究心上,從而推繹齣整個道德文化哲學體係。麵對西方文化的挑戰,他從單一主體與並立主體的架構,展現東方重德與西方重智文化的本質及限製,以期“上下通達”之文化精神。
發表於2025-04-27
中國哲學史(四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考證方麵,勞老此著確實詳實,但是在闡明哲學傢思想時,帶有個人評判的色彩,所以建議讀者在看時,切不要隨著這種批判性、斷定性的觀點所引領,注意他的論證思路和哲學錶達即可。全書整體來看,分四捲,在體例分配上,有其獨特之處,為何可成為哲學專業的經典,我想大概跟勞...
評分在考證方麵,勞老此著確實詳實,但是在闡明哲學傢思想時,帶有個人評判的色彩,所以建議讀者在看時,切不要隨著這種批判性、斷定性的觀點所引領,注意他的論證思路和哲學錶達即可。全書整體來看,分四捲,在體例分配上,有其獨特之處,為何可成為哲學專業的經典,我想大概跟勞...
評分第一章考證南北兩大文化為儒道兩傢不同的曆史淵源,大部分學者皆認為此係勞先生一傢之見,餘不以為然,勞先生的論據論斷嚴謹,亦是為其心性論中心的詮釋架構埋綫。 古代思想一章獨創在對天命觀的解析,雖二分但足以盡,傅佩榮氏《先秦儒道發微》詳為分析反而閑得雜亂肢解。 儒...
評分首先說明,以前的我一直對“哲學”和“曆史”這兩門學科都是敬而遠之的,參加工作後,多虧瞭和讀書會的小夥伴們一起,在2014年左右開始讀瞭一點西方哲學、中國哲學的通識讀本,前者主要指斯通普夫《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後》,後者指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
圖書標籤: 勞思光 哲學 中國曆史 (港颱版) (舊版) 國學 哲學類 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四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